雨落起来没完没了,落得人心里直起毛,也想就这样借雨长宅,可生活样样桩桩都需要借着阳光。
几场雨把储存的暑热统统地散尽了,仿佛就在一夜间人们便换上了秋装。
阳台上晾的内衣、牛仔裤……明显得也干的慢了,摸上去的感觉是潮潮的。
连昔日里兴致勃勃持续开的扶桑花,也受到了季节的影响,整天低垂着脸,偶尔懒洋洋的开出一两朵花。
望着窗外,这个季节,外面树叶还是绿的,它还没落入泥土呢。
我喜欢叶子的那种决绝,然后随风柔软地落下,然后和泥土相融,那种相融从来不问因果。
经常这样想:叶子的绝然离去,树一定很伤心吧……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愁。
有不足之心,遇上叶落草黄、冷风凄雨,难免移情入景。
楚国文人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揺落而变衰。”
杜甫有诗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些,都是这颗“心”惹的祸。
总之,秋有绵绵不断的小雨,有枯黄的叶子,有灰白的空气,有荒芜的草木……它仿佛随时都在诉说自己的哀伤。
然而,若换一个角度去感受,秋天却是一个寂静的季节。
时光终究是太清浅,不经意间已掠过夏的绚烂,迈进秋的恬静。
在我眼里,秋的美,是不张扬,不媚俗。
秋天的山,明朗挺拔;秋天的云,轻灵飘逸;秋天的水,清澈透明;秋天的风,凉爽惬意……
秋天,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赞誉,它坚守着一份明媚和恬淡。它像一幅画,空灵、透明、婉丽、脱俗。
秋天还是一个丰盛的季节。
秋宜晒。晒秋,主要就是晒庄稼的丰收,晒出了一腔的欢喜。
虽说还未深秋,但是曾经在春季播种下的希望,很快就会硕果累累了,很快就会看到农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红澄澄的柿子,金灿灿的稻谷……到处都是晒秋的画面。
辛劳的农人,日出晾晒,日落收藏,晒出了今年的劳动成果,晒出了心中的喜悦。
秋天更是一个团圆的季节。
小时候,觉得秋天的魅力似乎仅仅就是那庄稼上、树上结出的丰硕果实。
长大后,觉得秋天魅力就是景色宜人,它处处充满了诗意。
成家后,因为在异乡居住,回家乡便成了一种奢望,而每年中秋节的临近,更是让人魂牵梦绕。所以自然而然秋天的魅力就成了回家团圆。
月是故乡明。
浓浓的乡愁早已掩藏了生活的繁重压力。
那时候,每次回家乡过节,车厢里的人都是挤的满满的,行李架上、脚底下都是堆着大包小包。
有座位的人,坐在硬座上头靠着头流着口水打着呼噜。那些无座位的人,却坐在冰冷的地面上,不免会让人怜悯。不过,他们看上去一点也不疲惫,缘由就是他们要回家。
终于到了站,下了车,人们各自又挤上回家乡大巴车。
车里照样不空,学生背着书包,像背着自己的命运。老人脚边堆放着塑料袋,袋子里有肉有鱼还有月饼。打工的中年男子,黄色的帆布鞋底上沾着半干不湿的泥巴。看上去他们好像是都在抿着嘴笑,因为今晚的月亮很圆。
是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赶着回家看月亮。
看月亮,每个人都仰起脖子看月亮,都进行了上下几千年了,要知道,月亮下面是没有穷人的,因为月光是镀了银子的。
有时月亮也会和人捉迷藏,它躲进了云堆里,躲去雨帘子后面,躲在人们心里……于是,我会摸摸心的位置,想到这个拳头大的心也叫月亮,不觉便笑出声来。
因为心中有月亮,所以,我走夜路,从来都不怕。
终究,满车的人还是要下车,他们要回家,他们走向了东西南北……
于是,东南西北的人们走着走着就团圆了。
忽然,窗外传来了嗡嗡的说话声,我的思绪就此中断了。
起身再望窗外,不知什么时候,雨已经停了……
一一end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