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教育是一项越做越让人感觉责任、使命重大的事业,是一项越做越让人敬畏、后怕的研究与专业。因为它既可以诲人不倦,也可以毁人不倦。
教师成长的六大素养:内驱力、学习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反思力。
教师向上的力量来自内驱力。一辆发动机未曾启动的汽车,即便推的人再多,推的力气再大,也永远跑不赢启动了发动机,开得很慢的汽车。如何启动发动机,如何让发动机拥有充足的能源供给?唯有不断改进心智模式。
按部就班型教师与专家、学者型教师之间仅仅相差一个“反思力”。许多教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个教育循环圈就是“实践——实践——实践”。而专家、学者型教师则不同,他们构筑的职业生命是“实践——反思——提升”。
如果把内驱力比作一台发动机的话,那么学习力就好比给发动机提供源源不断能源的燃料,而反思力则是决定汽车前行方向的方向盘。
2.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就像一个射手看不到靶子,不知从何下手;就像沙漠中的骆驼,缺乏前进的动力。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3.每天坚持写作500字
人世间,有多少再简单不过的事,看起来人人都能做到,然而,常常因为我们无法坚持不懈,最后难以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就。
4.伸手摘星不会弄脏你的手
那些退避三舍的老师的心态,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不自信。第二种是怕失败。第三种是怕晾晒。第四种是求安逸。
挑战自我、享受过程、重在参与或许是运动员去参赛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时候,能否获奖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参与。
积极参与评比、评审,在过程中历练自己,这是我们专业成长、个人发展的重要途经。
体育竞技类比赛中,许多项目年头赛到年尾,一站接一站,让选手永远在赛场上,既是比赛,也是历练。
5.你在为谁工作?
有的老师工作是为了得到肯定、奖赏;有的老师工作是为了得到肯定、奖赏;有的老师工作是为了追求职业的高峰体验,享受教书育人的愉悦。
“月亮型”教师,初一十五不一样。有表扬、肯定与奖励时,他就像十五的月亮那样皎洁明亮、圆满如轮。没有了表扬、肯定与奖励时,他就像初一的月亮。
还有那么一种教师,在他的意识里,自己是在为校长、为学校工作。这类老师你要盯着他,催着他,鞭策着他,他才肯工作,我戏称为“灯泡型”教师。
“太阳型”教师:他不需要任何鞭策,他有自己的的行为准则,他知道怎么该怎么做好每天的常规工作,他知道该如何精心教书、潜心育人。
想明白“我在为谁工作”,其实就是为了改善我们的“心智模式”,只有把自己平凡、普通、琐碎的工作与强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才能让自己成为一台发动机,我们才能让自己像太阳那样,永远拥有生生不息的能量源。
6.向火红花和毛尖草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沉潜自己,苦练基本功,才能提升为师之素养;只有沉潜自己,博览群书,才能积攒为师之底气;只有沉潜自己,醉心教学,才能修炼为师之本领。
沉潜的过程,是毅力培养的过程,是精心修炼、积攒底气的过程,只有在沉潜中学会耐心等待,在锤炼毅力中增知强能,修身养性,不断地磨练意志、积攒力量,才能使自己无懈可击,才能遇事淡定、从容应对,成就精彩人生。
7.阅读方式助推专业发展
“女人逛街模式”阅读:把阅读作为一种休闲,这里停停看看,那里走走翻翻
“男人上街购物模式”:带着问题、有研究目的而阅读。这种主题式、专题式俄阅读方式,目标明确,有阅读效度。
我在阅读教育报刊时,有个习惯:围绕一个主题、专题相关地文章,在题目上打个钩,然后把相关文章复印一份,装订在一起进行集中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能让我们用最短地时间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思考。
8.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模仿,是创新的开始。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学习、实践、反思”是一条重要的路径,“模仿”是另外一条重要路径。观看名特优教师的录像课是一种模仿。把名特优教师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拿来,熟烂于心后放到自己任教的班级里去教授,也是一种极好的模仿。
对于教师而言,模仿是成长的开始。
马云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和团队获得胜利。成功,只有一个定义,就是对结果负责。如果你靠别人的鼓励才能发光,你最多算个灯泡。我们必须成为发动机,去影响其他人发光。”
9.不要把认知冲突上升为情感冲突
在平常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教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对立、矛盾激化,往往是将认知冲突上升为情感冲突引起的。我们当老师的,在处理家校间关系时,一定要善于区分认知冲突与情感冲突,要洞悉矛盾、纠纷等表象后面的实质原因。要防微杜渐,及时化解家校之间的认知冲突。
10.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什么?在有远见的老师眼中,他们是提前十年与你认识的演艺明星,他们是提前二十年与你认识的博士生导师,他们是提前三十年与你认识的商界巨子,他们是提前四十年与你认识的国家领袖。”这是浙江省优秀班主任朱永春老师说的。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多元的视野看学生。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我们不可预测的。一个是“未来”,一个是“学生”。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在新教师上岗前的培训会上,一位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新教师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将来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从政的;爱打架的同学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成为警察;早恋的同学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成为文学家......总之一句话,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11.老师,你属于哪种类型?
我时常会把教师教学生比喻成“带领学生穿越玉米地”。领着学生穿越玉米地,第一要看谁得速度快,第二要看谁掰得玉米棒大,第三要看谁受伤少。速度快慢就好比教学效率高低;玉米棒得大小,就好比教学质量得高低;受伤多少,就好比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
A.速度快,玉米棒大,受伤少;B.速度快,玉米棒大,受伤多;
C.速度快,玉米棒小,受伤小;D.速度快,玉米棒小,受伤多;
E.速度慢,玉米棒大,受伤少;F.速度慢,玉米棒大,受伤多;
G速度慢,玉米棒小,受伤少;H.速度慢,玉米棒小,受伤多。
我们坚决不能做轻负担低质量型和高负担低质量型的老师。我们要经常去探寻“轻负担高质量型”教师的秘密。
第一个问题:学生在哪里?(了解学生的起点。)
第二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必须要有目标意识——教什么)
第三个问题:我准备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怎么教——组织教学,就像带学生登山。有的老师能为学生开辟出一条登山捷径,让学生轻轻松松登上山顶。有的老师则不同,总是把学生往最荆棘、最险要的路上引。)
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聚焦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状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
12.层次不同,看到的风景自然不同
由不同时间段行车的感受(早半个小时出门和晚半个小时出门),我联想到了做教师的不同阶段。教师从入职起始阶段、成长阶段到成熟阶段就像行车的不同阶段。入职不久,处于成长阶段的老师,犹如一位心急火燎赶着去上班的路人。我们如何才能跨入成熟高峰期,去享受路阔人稀的行车的惬意呢?把工作当学问来做。如果你不能早起半个小时,又不想堵车,你必须思考另辟蹊径或者另行选择出行方式。
灵感是上帝和你说的悄悄话,但上帝很忙,绝不会再和你说第二次。
13.学会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一种“见树又见林”的艺术。
上课不能就课论课。拿到一篇课文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把它放到一个系统中去思量。怎样才能让自己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呢?——表格式梳理教材。找一张大白纸,横栏中填写单元名称,竖栏里填写教材的册数,逐册逐课阅读教材,一边读一边把每篇课文的题目写在相对应的单元格子里。有了这样的整体认识后,当我们面对其中某篇课文时,我们会非常清晰地知道它所处地地位,这样一来,我们对这一篇课文的目标定位会更加准确。
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多,因为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但你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要比别人做得好,我们必须注意策略。在众多得策略中,系统思考显得极其重要。
14.适合得才是最好的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以及擅长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再加上我们的性格类型等因素的差异,决定了我们有些人适合做这些工作,有些人适合做那些工作。老师也一样,有些人适合走专业发展之路,有些人适合走行政管理之路,有些人适合做一名纯粹的教师,有些人适合做业务、管理双料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