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多德《历史》所记载的,基本都是至少公元前500年以前的事。那时候的大人物,行动必先请神谕。读了希罗多德的记述,就可以想象中国殷商时期那么多甲骨卜辞和青铜器产生的情形。一方面要请求神的指引,另一方面要铸器纪功向神献祭。所以神的代言人祭司或者卜筮者成为王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比如吕底亚的末代君王克洛伊索斯,他一生的重大行动都和德尔斐神庙相关联。在他准备攻打波斯人之前,他曾多次派使者去请求神谕。第一次,他派了多路使者,去各地的神庙询问神谕,主要是测试这些神庙哪一个的神谕是准确的。这些神庙大多数都是希腊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尔斐神庙。克洛伊索斯跟使者做了个约定,让他们在离开首都萨迪斯一百天的时候去问神谕,他们的国王克洛伊索斯在做什么。后来证明,德尔斐的神庙是最准确可靠的,令人满意的。
克洛伊索斯便信任了德尔斐,向它献祭。然后又请求下一个神谕:克洛伊索斯是否可以去和波斯人交战,如果可以交战,他是否可以找一个同盟者以增强自己的实力。神庙向克洛伊索斯预言说:如果克洛伊索斯进攻波斯人,他就可以摧毁一个大帝国,并且建议他看看在希腊人当中谁是最强大的,就和谁结成同盟。
就是这个模棱两可的神谕,让克洛伊索斯满心欢喜,并深信自己可以战胜波斯的居鲁士,而放心地与波斯开战了。开战之前,克洛伊索斯还要在希腊人中寻找一个盟友。 他调查后发现,希腊诸邦中拉栖代梦人和雅典人的两个城邦实力超群,经过进一步考察比较,他选择了拉栖代梦人的城邦斯巴达作为结盟对象。
后来的事实是,克洛伊索斯战败,成了波斯人的阶下囚。但因为他对波斯国王居鲁士有几次有益的进谏,居鲁士便许诺他可请求任何他想要的礼物。克洛伊索斯便说,他想要被俘虏时的那副枷锁,以送到德尔斐神庙去,与神谕对质。
神庙的女祭司皮西亚见到克洛伊索斯派人送来的“战利品”,听到他传达来的质问,据说是这样答复的:
任何一个人,纵然是一个神,也不可能逃脱他的宿命。克洛伊索斯因为他的五世祖的罪过而受到了惩罚。他的祖先在担任赫拉克勒斯族人的一名卫兵的时候,与一个女人合谋,杀死了他的主人,之后僭取了他的王位。阿波罗神本来希望萨迪斯的陷落不是发生在克洛伊索斯在世的时候,而是推迟到他的儿子当政的时候,但是他无法说服命运女神改变主意。……至于他从神谕所得到的答复,克洛伊索斯也是没有任何理由抱怨它的。因为当阿波罗神告诉他:如果他攻击波斯人他将摧毁一个大帝国的时候,如果他是明智的人,他就应该再派人去询问这个帝国指的究竟是哪一个帝国,是居鲁士的帝国,还是他自己的帝国。但是,他既没有弄懂神谕的真实内容,又不肯就其中的疑难来问个明白,那么他落得今天的这个下场就只能怪他自己了。
这答复中提到的第一段话,指的就是居基斯被迫谋杀坎道列斯的故事。女祭司把克洛伊索斯的遭遇看作是替祖先受罚。至于他自己所得到的神谕,女祭司又进行了另一番解释。可以看出,大多数神谕的语言都是模糊不清的,全在人怎么理解。在事情尘埃落定之时,那个做出预言的人总能给出很完满的辩解。希罗多德在讲述历史时,常常会提及神谕或者其他梦兆、预言等元素,但他同时暗示了这些神谕征兆的不可靠,它们的含义是可以有多重解释的。真正决定人物命运和历史走向的,还是人自身。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十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