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5.11.11)
在所有致力于获得最优教学影响,使教师能够互相交流教学的成功方法中,直接教学法是佼佼者。
一、直接教学法的主要步骤
第一:备课之前,教师必须对学习目的是什么有清晰的了解。具体来说,就是搞清楚教学之后学生应该能够做什么、理解什么、关心什么。
第二:教师必须知道期望的成功的表现标准是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学生对课或活动承担什么责任。
第三:需要形成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投入与参与,这样学生就可以分享他们的学习目的,理解成功的含义。
第四:需要指导教师如何向学生呈现所备的课。
第五:借助有指导的实践向每位学生提供机会,展示他们完成活动或练习之后对新的学习的掌握情况。
第六:结尾的行动或陈述要向学生暗示,他们到了本课中一个重要的点,从而帮助学生组织课上所学,将其形成一幅连贯的图景,巩固知识,消灭存在的疑惑或者阻碍,强化学习要点。
第七:掌握了学习的内容之后,学生开始独立实践,特别是新情境下的独立实践。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摘自《可见的学习》。
整理一下,按照时间顺序,即从课前、课上,再到课后,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为行动主体,提出各自要做好哪些准备。其中,来自学生的准备关键还系于教师。
二、直接教学法的重要观点
直接教学法揭示了先表明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再驱动学生朝此方向努力的巨大潜力。教师需要鼓动学生主动发起学习,需要提供很多刻意练习和示范活动,需要提供适当的反馈和多种学习机会。学生需要独立实践的机会,需要在不同境脉下,而不是直接在教授该知识或技能的前提下,练习学习目的所包含的知识或技能。
这里,从另外一个角度,凸显了变式练习对于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重要性。尤其可见,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对于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至关重要。
围绕直接教学法,《可见的学习》提出以下两个重要观点。
(一)教师集体备课并相互批评,这种集思广益的力量是巨大的。联系个人面向组内开放课堂的焦虑,很受触动。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构建一个教师愿意互相交流教学情况的学校环境呢?这里不仅仅局限于交流课程、学生、测验、条件或踢足球,而是指交流教师眼中的“挑战”“进展”以及“预期效应和应从课堂中获得这些效应的证据”是什么。批判的力量是巨大的,为能发挥正面促进作用,需提前做好氛围营造。
(二)设计和评价教案也会形成巨大力量。教案作为“关键学习的教学路径”,应按照学生借以发生学习的多元方式来建立,并留有余地让学生有机会原路返回或尝试不同的路径去获得进展。此外,教师既要了解教学的干预效应,也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展。这恰是很能体现教师专业精神的方面之一。
望文生义,容易将“直接教学法”与知识讲授法相混淆,其实,两者差异很大。再由书中对直接教学法的描述,对教师、学生均有不同程度要求,尤其是对教师。
联想到各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使用的经历。每一种都需要多轮对话,不停投喂,才能逐步达成使用目标。有的时候,还需要多种生成式人工智能结合使用。这与各种教学法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显现异曲同工。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基于情境,不断调整和完善之后的不断朝向与逐渐匹配。教师的学习与提升,应然是常态。
--2025年11月11日写于桂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