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孔子《论语·宪问》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沐浴斋戒之后上朝,告诉鲁哀公说:“陈成子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鲁哀公说:“和三位大夫说一下。”孔子说:“我做了大夫之后,这些事情都不敢不说。君主说‘告诉三位大夫’”。之后就去和三位大夫说了,不可以。孔子说:“从我做了大夫之后,这样的事情就不敢不说了。”
齐国是鲁国的邻国,就像邻居家里有难,是不是要挺身而出?关键按照孔子的标准不是去抢齐国的土地,是挺身而出之后帮助齐国解决了内乱的问题,而且还得把实权继续交给齐国。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小国上贡大国,其实大国都是吃亏的,齐国以后每年会给鲁国上贡,而鲁国则会招待齐国的使者,从此两国成为了来往之国。是伸张正义,建立情感。
这就像朋友之间,或者亲戚之间也是如此。有时候大家怕麻烦不愿意让朋友帮忙,这一点也没有完全错,但也不完全对。我觉得当真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自己非常努力,我们也应该请求朋友帮忙。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得帮助朋友亲戚,只有这样才能与大家有互动有来往。就像一个受到帮助的人应该记得经常要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朋友,送点小礼物,带点小特产,而主人也会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两家人的关系就越来越好了。
孔子身居高位,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国家交给他的工作做好,孔子说了很多次,在这个岗位上不敢不说这样的事情啊。不说是孔子失职,是正邪不分,不做是君王和三位大家族的大夫他们昏庸。我们在工作中有没有昏庸过?有没有正邪不分过?在公司、家庭里也应该如此,作为一份子,要敢于提出正确的建议,要接纳他人正确的建议。但是这个正确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是拨乱反正地去铲除叛党还是像三位大夫说的,不可以去呢?孔子认为去救邻国,铲平叛乱是正确的,是支持正道,正义就对。也许鲁哀公认为三位大夫的那种事不关己就是标准答案,三位大夫又为什么不敢去拨乱反正呢?也许他们认为过好自己,保住现在的日子过一天是一天才是正确的。我想是不是拨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乱?反的就是自己的邪?
其实如果一个人不去伸张正义,并且支持邪道,可能就会殃及自己。如果去伸张正义,其实也是在自己内部的组织里建立正义的文化。你觉得呢?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担任起这样的组织工作,分不清的时候不要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考虑,个人靠后组织向前,想想是否会与周边的人友好的相处,并且促进彼此之间更好的关系?是团结共生的集体主义还是自求安稳的个人主义?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良心的秤,在自己的心中是正义多还是邪恶多?看似帮助的是邻国,其实是给自己心中驱邪,让自己走上正道。所以每一次伸张正义,都是在正自己的内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