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简单收拾了一下客厅,扔掉了一些杂物。客厅瞬间变得整洁宽敞了许多,心情也靓丽起来。今早起床码字的心情和昨天都不同,舒畅了不少。
断舍离,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断舍离的概念是由日本的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来的,并著有《断舍离》一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听听也不错,现在不是有很多听书的APP嘛,我最常用的是喜马拉雅和千聊。
断舍离的概念第一次进入我的世界的时候,我还对整理犹犹豫豫的,因为多年的惯性思维捆绑了我,让我舍不得扔掉那些可以用但长期用不上的物品,比如自己不太喜欢的旧衣服。
最明显的就是衣服,因为衣服的面料都不错,也能穿,总觉得扔掉可惜。实际的情况是几年了,我一次都没穿过。当我尝试性的开始扔掉一些衣物后,发现生活竟然越来越好了。因为打开衣柜,自己不喜欢的衣服已经处理掉了,基本都是自己喜欢的,衣柜不再满到快溢出来,找衣服也简单多了。重点是,心情好了。
去年的断舍离,唯一让我觉得可惜的是扔掉的一件睡衣,因为是哺乳睡衣,我觉得目前自己是不打算二胎的,产后恢复的很好,现在穿太大太大,果断的扔掉了。后来,艾灸的时候,才想起来可以艾灸的时候穿。
去年我扔掉了几大袋衣服和几箱杂物,唯一让我后悔的,只有这件睡衣。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打扫整理起来,就爽快多了,买东西的目的性也强了很多。只按需购买,不囤货。
观念的改变,才有行动的改变。以前总觉得,多买一点,放家里,需要的时候,家里找就可以了,不需要特意去买,多好啊!后来,过渡到,尽量买质量好点的,因为质量好,价格也会比较高,所以购买的数量就少了。以前总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是收纳的技巧,可以把更多的物品收纳整齐。后来,过渡到,没用的物品收纳也占地方,直接想办法处理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改变是趋势,无论是观念还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