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时期的名将,你首先会想起谁呢?把范围压缩到魏国,是不是第一反应就是五子良将?于禁、张辽、乐进、徐晃、张郃,这几位是曹操时期最优秀的外姓将领了。
写在前面,有些人没有在《三国志》中列传,但不代表他们不出众,比如魏国的韩浩、史涣,常年随着曹操征讨,只是事迹略少。回归正题,上次写典故没有乐进、于禁,这次写成语每人都有份。
彼众我寡
张辽最耀眼的就是合肥一役,领了孙权十万大军的经验包,曹操对此赞叹不已,孙权则被打出了心理阴影,完全不想再面对张辽。孙盛评价此役的时候,分析了一下形势,张辽、乐进、李典是以少敌多,孙权号称10万人,张辽这边就7000人。
因此,孙盛特地为曹操的部署点赞,能人尽其用。不过在曹操时期,外姓将领的兵权基本都要受曹氏宗族节制。“彼众我寡”与“敌众我寡”相近,用来形容对方势众,我方力薄。
无坚不陷
虽然乐进的记载很短,战绩是各种先登、斩将,但还是找了个成语出来。曹操为他们请功时,点名夸赞了乐进、于禁、张辽3人,这三位作战风格相近,都喜欢冲锋陷阵,看起来没什么他们攻不陷的敌阵。
顺便提一句,光列战绩真的翻不出什么成语来,倒是奏章里边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到底是书面语言。“无坚不陷”用来形容力量非常强。
形容憔悴
于禁堪称是曹营的外姓第一将,只是兵败投降这事害他晚节不保。于禁这后半辈子过得也很痛苦,他投降了关羽,在蜀国屁股还没做热,就碰上吕蒙奇袭荆州,又成了吴国的战利品,还要受虞翻嘲讽。不过曹丕称帝时,孙权像魏国称臣了,于禁也趁此机会重归故土。
曹操当年就对于禁的行为很不满意,曹丕更是调皮,已经须发皆白、精神萎靡的于禁,还要看图重温不堪回首的往事,抑郁而终。“形容憔悴”表示精神萎靡、瘦弱无力的样子。
出言不逊
五子良将里只有乐进、于禁,是从军中小卒摸爬滚打上来的。其余几位都是降将,张郃早年追随的是袁绍,只是在官渡之战时期不小心提了个正确意见,被郭图污蔑“张郃不仅兵败得快,还说粗话!”就这样,曹操迎来了他的“韩信”。
不过裴松之给了另外一个版本:张郃先投降,才导致袁绍军队崩溃。“出言不逊”用来形容某人说话粗暴无礼。
被坚执锐
依然是张郃,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是张郃迅速击溃了马谡,使得诸葛亮的战略无从施展,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夷陵一役蜀国损失了太多人才,要不然街亭守将还有更好的人选,比如马良、黄权,论资排辈也轮不到马谡。
张郃在这一役表现得这么优秀,也受到了曹叡的表彰“将军身着战甲、手持武器,攻无不克,我很满意,加点封邑好了。”“被坚执锐”用来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
长驱径入
五子一个都不能少,轮到徐晃了,他的成名之战就是解樊城之围,将如日中天的关羽拉下了神坛,带着12营新兵步步为营,还用了声东击西,这两位确实很有“周亚夫之风”。随后能追着关羽深入敌营,那就是徐晃胆略过人了。“长驱径入”与“长驱直入”意思相近,表示长距离行进,快速行进的军队来势汹汹,形容不可阻挡。
雨露均沾,一个都不能少。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