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说曹操被汉献帝封魏王,赐九锡时,曾三次辞让不受,后来是在皇上的“坚持”下才不得已接受了封赐。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接受汉献帝禅让之前同样辞让了三次。小说通过这个细节地描写强化了曹氏父子虚伪、狡诈和奸滑的艺术形象。
然而反过来想,即然需要这样作戏,那就代表着当时的人们对这种谦让的品质是赞赏和认可的,或者可以说这就是当时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并且这种观念具有很强的力量,即使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的曹氏父子也不得不屈服于这种力量,或者说不得不利用这种力量来表明自已权位的正当合理!
个人还是比较认可这种力量的,必竟被动的“谦让”也是一种谦让。就像因为怕罚款而不闯红灯也是一种遵守!这种力量在某种意义上约束着我们,做事也会有所顾忌,有所收敛。假如时间长了,这种顾忌和收敛内化在了人们心里,这世上就会多出一些含蓄和委婉,少了一些蛮横和无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