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四到今天,我们淄博市50位乡村小学校长参加了一次关于师德的培训。六天的课程,四天报告,一天参观学校,一天讨论。几天下来,关于师德的认识也提高了不少,当我对这些专家教授充满崇敬的时候,我也清晰的认识到,读书,是他们通往成功的基石。而当我们把所读结合生活实际的时候,我们的读书,就成了有生命。
今天学习结束归来,研读了陶先生的《读书与用书》,也有了点滴关于读书的思考。
陶先生在文章中否定了三种人:读书死的人,做工死的人和享福死的人。我的理解,先生应该是号召我们要把所读的书加以应用,把书读活,同时也要创造条件去读书。现在的我们,显然已经没有了当时的没书读的境况了,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读书人,越来越少了。
在我们本地的教师群里,是很少有人读书的。虽然我们也在一直创建书香校园,在呼吁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让我们的校园充溢着朗朗读书声。是,学生们在读书,那是我们的教材。教师也在读书,那是我们的教参。但,除此之外,寥寥无几。如果先生尚在,可以想象他该有多么的痛心。
在我们要倡导用书之前,我们真的呼吁广大教师要开始读书。写到这里,我倒也开始不再那么讨厌“读死书”的了,起码人家能读书。我们呢?参加工作多少年,读过的书籍屈指可数。当我们享受着即时的快餐文化的时候,真正可以留在我们脑海中的,会有多少?没有经过反思的东西,只是我们大脑的过客,我想,只会有蛛丝马迹。
所以,我们要开始读书。同时,我们也要把自己的所学所思应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当他们经历过我们工作的这一段,一定不会再重新来过。所以,我觉得,当孩子们走来时,我们应该是充满自信的拥抱这些可爱的孩子,同时,在陪伴的途中,也要边学边思,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入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我们教师的必修课,也是值得终身坚持的事情。当因为我们的所学为孩子的未来奠定了更好的基础,我们的职业幸福当是无比丰盈的。
读书与用书,是一辈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