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精拆营课后思考(一)

上周参加了精拆营的活动,果然不同凡响,获得了一次超满足的学习体验。

基本归因错误

这个词下课以后就一直围绕在我脑中。

大海老师布置这道作业的原因我推测应该在于这是一种难以自知但很重要的体验。

看到了很多同学的分享,非常精彩,简单归纳下是有一种模式的: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已有的看法观念会被转变。

首先,信息量增加是一个客观事实,重要是在于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往往是不舒适的,需要练习。这让我想起了《未来简史》中的一个观点:知识=体验*敏感度,敏感度是对新体验的开放性,也是学习新知的关键。

其次,我联想到了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随着新的实验证据的出现不断修正甚至颠覆理论。站在牛顿的角度,亚里士多德有基本归因错误;而站在爱因斯坦的角度,牛顿是有基本归因错误。

我的收获是基本归因错误无时不在,最重要的是自知这一点的存在。

基于弱点的信任

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心里并不是太舒适。第一时间反应出来的是这个词:投名状。做坏事才玩这一套吧。

这当然是我的误解了,弱点的作用是建立关系,那作用在哪里呢?

我理解,弱点首先是真实的。最近有一部电影《血战刚锯岭》让我印象很深刻,抗战电影不计其数,但主角的特色是一名不愿意拿枪的普通人,恰恰是这一点塑造出了一名真实的英雄。

其次,弱点是发现相互需要的方法,信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相互的关系。我在国企工作了很多年,发现自己陷入了误区,就是习惯把人分成两类,需要我的人和我需要的人,长此以往,圈子越来越小。

我的收获是与人的交往不是比赛,弱点展现不会破坏关系,而会促进协作。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小小思考,欢迎大家指正,期待后面更精彩的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