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今天听了在临床与应用心理学研究深耕多年的东北师大心理学教授郭娟的一堂讲座,感觉很有收获。

郭娟教授说父母不会爱就是伤害。她从理解什么是抑郁、抑郁症常见的症状、抑郁症常见的误区、了解改善家庭教育风格、提升家庭功能和教育与引导的技巧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郭娟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父母类型,她说权威型父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关于权威型父母的特点她给了几个案例进行说明,案例在权威型父母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例1:孩子发脾气不写作业,权威型父母怎么办?

场景:孩子因为作业难度大而大发脾气,说“我不写了!”

父母反应:“我知道你现在觉得很烦,但我们可以一起面对。你先休息5分钟,等你准备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哪里卡住了。”

特点:接纳情绪 +不放弃规则+提供支持。

例2:孩子考得不好权威型父母怎么办?场景:孩子考试没考好,沮丧又难过。

父母反应:“成绩没达到你预期我知道你很难受,但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原因,然后看看下次可以怎么进步,好吗?”

特点:不羞辱 +情绪共情+引导成长 。

例3:孩子想学画画但又怕浪费时间,权威型父母怎么办?场景: 孩子表示对画画很感兴趣,但又担心影响学习。

父母反应:“学习很重要,但兴趣也值得鼓励。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个学习和画画的时间计划,你觉得一周两次课后画画可以吗?”

特点:鼓励个性发展+引导自我管理。

例4: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权威型父母怎么办?场景: 孩子在学校与同学打架。

父母反应(权威型):“打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必须为这个行为负责。但我们也想知道,你当时为什么会那么生气?我们可以一起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法。”

特点:有底线 +不否认情绪 + 教育替代行为。

对照我们在生活中的经常做法,和权威型父母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孩子的反应如何?我们要如何改进?

学习是一条无止境的路,做父母的路程也一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