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性教育,藏在生活里。
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你需要知道孩子各个年龄段的性发展知识,判断什么时候给出他需要的性资讯。
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具有性教育意识的敏感度。
了解孩子的行为或提问背后真正的好奇,以及这个好奇是否与他的年龄相符,该如何回应。
01
分享一个我跟我10岁的儿子谈性的例子。
昨天我接到一位咨询师朋友的电话,询问如何处理一件棘手的事情。
她的一位来访者遭遇了一个尴尬的事情。
儿子17岁,前两天无意推门撞见了父母做爱的现场。
这位孩子的妈妈的焦虑爆表,总是担心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我跟这位朋友聊天讨论的过程,小豆(我儿子)刚好在现场。
等我挂完电话。他问我,你们刚才在聊什么。
我说,一个朋友咨询我一点性教育方面的问题。
他继续问,那个问题是什么。
我立即警觉起来,知道孩子对我聊天过程中频繁提到的「性行为」概念有兴趣。
于是,我就继续回答:
我的咨询师朋友遇到一位来访者,她的儿子17岁,不小心推门撞见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正在发生性行为。
他就「哦」了一声。
我看了看他,继续说,你知道性行为是什么意思,对吧?
他不屑地说,当然知道。
我继续说,那你知道,成人之间生完孩子,还会发生性行为,对吧?
他笑了,说,因为还要生老二。
我也笑了,然后说,我是说除了生孩子,比如老二也生完了,成人之间还是会发生性行为。
他想了想,有点不解地问,那有什么意思呢?
我想了想,回答他说:
这样说吧,就像,就像挠痒痒,身体某个地方痒,挠一挠,就会觉得很舒服。
那性也是这样,当你触摸你的阴茎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很舒服?
他点点头。
我继续说,除了生孩子,有的时候成人会觉得很想要发生性行为。
因为两个人发生性行为的过程会感觉很舒服。
他想了想,没说话,但我观察他的表情,应该是理解了。
02
因为自己做性教育的缘故,所以我比较清楚地知道我儿子目前的性知识和性心理状态。
在他提问的时候,我留意了他好奇的部分,然后评估他对性行为的了解程度。
他知道生殖器官的概念和功能,了解生孩子的过程和原理,也明白性行为是为了生孩子。
但他并不知道性行为还具有愉悦的功能,所以才会说出那句“那有什么意思呢?”
因此,我才确定上述的沟通方向和重点。
而且,我儿子已经10岁多了。
如果他7岁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谨慎地评估是否要传递「性行为是愉悦的」这个概念。
因为通常7岁的孩子对性交的概念,还停留在怀孕生殖的了解上。
除非他接触到了超过他年龄的性资讯,才会去好奇成人为什么要发生性行为。
自然成长的7岁孩子,兴趣大部分是会停留在精子(在爸爸身上)和卵子(在妈妈身上),是怎么跨过物理空间的距离结合到一起的。
那我的回答可能就会是,哦,没什么,我那个朋友想咨询处理一位妈妈跟他儿子性教育方面的问题。
你听到我刚才讲的,有什么困惑或想了解的吗?
然后再进一步推进谈话。
但谈话的方向应该不会是我主动把性行为带来愉悦的概念给他,因为他有可能并没有准备好。
还记得我儿子大概就是在7岁的时候,一次在车上问起了我,精子和卵子到底怎么结合的。
我用科学的语气给他讲完之后,他就没有再问什么。
这显然是我的回应准确地满足了他的好奇。
03
我能做到今天这样的状态,归功于不断学习和整合的经验,曾经也经历过拧巴和慌乱的时期。
大概在儿子6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性教育。
在这之前,我对性教育虽说不是无知,但有很多概念混淆不清,并没有一个清晰系统的理念。
还记得我儿子大概3岁的时候,我带他去买衣服。
他当时喜欢一件粉色的衬衣,我第一反应是,你真的要这件粉色的吗,粉色是女孩子喜欢的颜色哦。
我儿子听了有点动摇。
他爸爸更加补了一刀,这件蓝色的吧,蓝色很适合男孩子。
然后我儿子就接受了这件蓝色的衬衣。
在后来系统地学习了性发展和性教育的知识后,我意识到了我被性别刻板印象所影响的性别观念。
我无意识地接受了世俗的性别成见。
粉色是女孩子才会喜欢的颜色,那样会显得温柔漂亮。
蓝色或绿色才是属于男孩子的颜色,这样才不会娘娘气。
这样性别刻板印象的背后是,我用妈妈的权威抑制了我儿子对粉色的感知能力。
他心理接收到了来自妈妈的一个刻板的性别期待。
妈妈不喜欢我穿粉色的衣服,因为我是男孩子,我要有男孩子样。
后来,我做了很多次的弥补机会,想让我的儿子明白,男孩子也是可以喜欢粉色的。
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成功过,他拒绝喜欢粉色的一切东西。
他对颜色的喜欢经历了从黑色、到白色,到黄色,到紫色,到蓝色,到绿色。
但就是再也没有喜欢过粉色。
想起这个事情,我就为我自己的无知感到遗憾。
我担心我对男孩子的期待阻碍了他去发现世界的多样性,让他以为粉色就代表女孩子,也担心他的自我会蜷缩在妈妈的期待里无法自由地生长。
哪怕到了今天,我成为一名从业五年的性教育师,时不时也还会体验到,养育过程中的挫败。
因为亲子关系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性教育更是一件需要耐心和专业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今天读了这篇我和我儿子谈性的文章,反思自己暂时做不到这样的坦然,也不必过于苛责。
只要平时多储备一些性知识,保持性教育的敏感性。
觉察自己是否受到性的污名与压抑带来的负面情绪,一点一点地跟进孩子的性发展,你就合格了。
做60分性教育家长就已经很值得称赞。
家庭中的性教育,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尝试和挫败中,很多次的对话,很多次的澄清,以及很多次的反思,才得以逐步推进的。
养育一个性健康的孩子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而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爱的联结中慢慢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