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都缺乏自信,没有成功的体验感,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其他人,那要如何树立学生自信心?下面来看看树立学生自信心的方法与手段。
鼓励为主
对于缺乏自信心或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当以鼓励为主,在做一事情的过程中,充分发现他的优点加以扩大,对于缺点则指出主要的,逐步加以改正,如果对于很多的缺点指出的话,学生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者缺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这样也改正不了。
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求,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避免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提高学习自信心,焕发学习热情,主动内化教育要求,积极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努力帮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尽量减少失败的次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怎样创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呢?
一方面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为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每个目标都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不搞“成绩论”的一刀切,而是从德智体等多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多用激励性评价。另一方面,对于“后进生”的每一点滴进步,每一个正确的回答,或者每一个比别人好或有创造性的见解,老师都要在班上加以肯定和表扬,使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也不比别人差,从而激发其下决心学习的信心,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保护自尊心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这种自尊心、上进心是很宝贵的特质,教师要注意保护。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而教师的否定和批评,会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再努力也没用,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因此,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期望和信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一次失败,或者一时粗心考砸了某门课而自怨自艾,失去自信心。因此,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要坦然地面对失败。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第一是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调整学习策略,为下一次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因此,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正视自己,让学生拿自己的长处与优秀者的短处相比。比如对方的解题能力比自己强,可记忆能力却不如自己ꎻ对方的成绩比自己好,但自控能力比自己差等等。
通过这样比较,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兼具各种能力的人是比较少的,每个人都各有长短,要扬己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三是让学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次的失败不能说明什么。即使是科学家,他的脑力在没有充分挖掘时,也曾表现得很不理想。因此,不必为一次的失败或者几次的不如意就失去信心,应当相信如果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自己肯定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提高能力
自信源于对自我能力的确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全面入手,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好的事,就要相信他能做好。当然,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把事情办糟,甚至惹来麻烦。这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懂得“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的道理,让他们在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创设展示才能的机会
心理学认为,需求心理是人最基本的特征,取得社会的承认和周围人群的赞赏,不仅是所有成年人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渴求。在学校,一名学生若能在某方面具有比周围人略高的才能,并有机会加以展示,那么,就可以得到认可赞许,从而在学生中树立自信。而这种自信往往又会影响和迁移到学习方面,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努力争取的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挖掘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寻找“后进生”的优点,并在各种场合中让其表现自己,展示他们的真我风采。如让能歌善舞者组织集体文艺活动ꎻ让能写会画者负责班报、校报,充当宣传主角ꎻ让体育成绩突出者在体育场上大显身手,这样,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能感受到自己的长处,自己也能“挺起胸膛走路”,在所长之处、领先之处获得的自信和希望继续保持领先的愿望就会化成一股动力,促使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努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鼓励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充满自信心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事实上,失去自信心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上的“后进生”,而“后进生”在学习上大都缺少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扶持”,给他们提供解决学习疑难的方法,让他们在老师的“搀扶”下,逐渐学会“走路”,去解决学习征途上的各种障碍,去追求更多更大的成功。
持之以恒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稳定性差,特别是有些后进生,成功的机会不多,一旦得到教师的表扬,就热情高涨,当堂课听得很认真,可这热情维持不了多久就会消退,他们很快就会在困难面前退却。因此,教师要把握任何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渗透,对学生的微小进步都予以反复激励,最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自信心教育应及时反馈,进行跟踪,这样,施教者才能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在新的变化中对症下药,否则,“病变而药不变”,自信心教育的持久性将是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