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孝道,到了儒家的孔子和孟子,为孝道提出了经验上及理论上的依据,使它成为可以普遍奉行的行为准则。有关孝与不孝的说法不止一种,孟子曾列出世俗所谓的五不孝: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
世俗所说的不孝,有五种情况:手脚懒惰,不管父母生活,这是一不孝;喜欢赌博喝酒,不顾父母生活,这是二不孝;贪图钱财,偏爱妻小,不顾父母生活,这是三不孝;放纵耳目欲望,让父母蒙受羞辱,这是四不孝:喜欢逞勇打斗,使父母陷于危险,这是五不孝。
前三种不孝都是为了某一理由而“不顾父母之养”。我们小时候父母把我们养大,我们成年之后一定要照顾父母的生活。如果你手脚懒惰,好逸恶劳,不肯努力工作,以致父母衣食无靠,这是头一种不孝顺。像现在有些“啃老族”,自己年纪轻轻,不出去工作,在家里吃父母的老本。当然有的父母说,我不在乎,反正只有这一个孩子,让他啃吧。可是将来父母百年之后,子女怎么办呢?他还要在社会上生存下去,还要成家立业养育子女,到时候怎么办?
第二种不孝是喜欢喝酒赌博,沉迷在游乐之中,只顾自己享受人生,而忽略了照顾父母的需要。这种情况就比较可怕了,因为喝酒会伤身,赌博说不定会弄得倾家荡产。到时候不但自己无立锥之地,父母的生活也毫无保障。
第三种不孝是贪图钱财,只顾着自己积累财富,对自己的妻子儿女很照顾,反而不管父母的生活。这会很伤父母的心,等于把你养大之后,你只顾自己的小家庭,忘记了奉养年高的父母。
尤有甚者,是第四种不孝:放纵耳目欲望,追求声色之娱;在社会上为非作歹,违法乱纪;败坏家声,侮及先人。“以为父母戮”,“戮”是羞辱的意思,自己的行为使父母受到羞辱。中国人重视家庭,在判断一个人的成就时,往往会考虑其子女的表现。子女于此,可不慎乎?
第五种不孝更麻烦:你在外面好勇斗狠,参加帮会,动刀动枪,甚至掳人劫财,通缉在案,跟人结下仇;那些人找不到你报仇,说不定会找到你的父母亲报复,使父母也终日危惧,寝食难安。这样的子女真是罪大恶极,令人伤心绝望。
由此可见,古代所谓的不孝,首先牵涉父母的奉养问题,能不能让父母安享晚年,生活无忧,这是头等大事;其次是避免让父母受到羞辱,不要因为你在外面做了不好的事,让父母替你担心,甚至被人嘲笑;最后涉及父母的身家性命问题,不要因为你在外面结仇滋事,让父母的生命陷于危险。这五种不孝,我们都要小心避免。避开之后,再积极想办法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