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箴:没有底线,就没有尊重
案例1,熊孩子是这么练成的。
案例2,女辅导员的迷失。
案例1问题描述:这是一位小学生的父亲打来的热线电话。孩子今年11岁,小学四年纪,大人说什么都不听。有时冲妈妈吼,甚至还说脏话。
咨询过程:没有见到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只能根据一些基本原理和以往的咨询经验给他一些分析。
问1:有没有偶尔听话的时候?
几乎没有
典型的“底线沦丧”
总结: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其核心任务,而且每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是为下个阶段做准备的。所以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不能落下课一旦落下了就需要补课,再补课的时候就要付出太多的代价。(舒伯的发展理论)
1-3岁,孩子开始学会独立行走,自己探索世界。这个时候就要建立相对的自由的概念。是建立规矩和底线的关键期。
相对自由,绝对自由,自由与责任
相对自由:就是让他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动,哪些东西不能碰,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绝对不可以做。
绝对自由: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永远是相对的,有些事情没有为什么就是不能碰。
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就要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问2:假如把时间倒回去,再回到孩子1~3岁的时候,出现这些没有规则和规矩的事情,你会怎么办?
明确规则:该做的,怎么做都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可以。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时候一定要惩罚。不放弃底线,适可而止。
总结收获: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女,当为之计长远”。父母最终的责任是让孩子更好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家庭教育就是适应社会的重要训练环节。既要有无条件的爱,也要有规则和底线。
父母的视野和高度,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更要拼命的成长自己。
案例2问题描述:来访者,女,30岁,大学辅导员。面对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太低,很有挫败感,很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咨询过程:
一、了解背景信息
问1:你们学校其他的辅导员开展工作也会有你这种感受吗?
比我好的多
看来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你管理定位。
二、咨询期待
问2:你希望自己管理的学生变成什么样呢?
至少有起码的尊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说明,“底线沦丧”的很严重。
三、如何行动
问3:在工作中你会遵守学校和部门的相关规定吗?你为什么能够做到呢?
当然会了,一直都很自觉自律。是一个规则观念建立的很好的人。
自觉自律是逐渐建立起来的,需要过程。想改变就要先学会建立规矩。
总结: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管理者,有两个极端的关系模式。
一个是“无原则的溺爱”,无条件的满足一切。
一个是“无民族强制”,完全不考虑被管理者的感受。一切都是规定、规则、制度,胆敢冒犯就给你点颜色看看。
最合理的就是“有原则的民主”。
总结收获:我可以尊重你的感受,考虑你的需求,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但是我一定有底线,有些事情绝对不允许越雷池半步,如果你要铤而走险去践踏底线,那你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建立规则,把“圈儿”画清楚。圈儿可大可小,但是一定有“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