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曾这样描述人们对烦恼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
——《认知觉醒》模糊
思
正如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过: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其实这个观点很多大佬都表示过相同的意思。这让我想起来心理学中的阿德勒一派。阿德勒的核心观点是目的,而不是之前弗洛伊德等人所主张的原因。比如,一个人ta已经将近30岁了,但仍然长期呆在家里,不出去工作,也不愿意和人交往,依靠父母进行生活。按照弗洛伊德等人的观点,这个人肯定是在童年时期或者青年时期受到了一些严重的挫折,导致对于外界的恐慌等,从而不愿意踏入社会。而按照阿德勒的观点来看的话,ta是出于潜意识的某种目的,而有这种表现,比如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其他什么的。(详细可以了解一下阿德勒,笔者可能词不达意)
感觉有点偏题,很多人一辈子都活在困厄之中,并且逐渐习惯。对ta们来说,习惯于受苦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每当我与他们进行一些讨论的时候,鼓励他们思考,慢慢开始一步一步努力解决这些困难,我得到的一个经常被重复的回答:你太天真了,你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或许有这些原因吧,也可能是ta们解决问题的动机并没有那么充足,受苦习惯了之后也就那样。毕竟真正开始行动之前,那层认知的阻隔非常难以突破,舒适圈就是这么的有吸引力,即使这个舒适圈对于自身来说并不是真正的“舒适”。而舒适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简单的事情,很容易就可以做到,因此这是符合我们的天性的,我们不愿意浪费能量,不愿意去做困难的事情。同样地,ta们也在做对自己来说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