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上学,回到校园,依然舍不得校园里这由七棵大树组成的小树林,还有树荫下的长凳,以及从浓密的树叶间洒下来的斑斑驳驳的阳光。以及穿行于小树林间的清风。
在长凳上坐下来,和自己链接了一下,感觉此刻我很想看书。遂拿起潘麟导师的《《大学》广义》来看。
我的古文水平仅仅停留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科书水平。潘麟导师在书中大量地引用了孔子,孟子,曾子,王阳明等一系列古代圣贤的言谈。要理解这些内容,对我来说不那么容易,我首先就得让自己更加的安定下来,把阅读的速度慢下来,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到其间,跟随潘麟导师的笔触走进古代圣贤的生命深处。
孔子当年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潘麟导师解释道:古代学者们,其学习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明白生命之真相及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在于修养自己(通过涵养心性本有之德——仁义。渐渐化除小我与气质之偏杂,而使生命越来越充实,人格越来越光辉。) 以至完善自己(修养日久,则达生命圆熟饱满,与天地同流,证成大而化之之圣境)。简言之,学者为己就是:所学配合于自家身心生命之中而时刻体证之,实践之,涵养之,消融之,通化之。
但是很令人叹息的是,现在的学者从学之目的却是将千古圣贤之学用来装饰自己的门面,以利夸耀于人。将所学仅看作思想之余绪,记忆之资粮,以粉饰自己,傲视于人。学习和自己并无关联且外在于身心生命之事,此之谓所学为人。
那么,在中国的谚语中,有一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和当今很多人一样,认为这是在说人是自私自利的,人不自私自利,天地都不会容纳。
今天在书中看到对这句话的解释,我猛然惊醒,如醍醐灌顶。历代圣贤怎么会说出人要自私自利这样的话语来呢?是我们后人太肤浅,是我们后人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这给那些为满足自己私欲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从今天开始,我了解所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人不透过学习,践行,修养而成就自己,是有违天地大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