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情况下,我们以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有时候眼见都不一定为实。所以当我们想要了解对方的行为和想法,简单的通过对方的一个动作或一句话,是达不到目的的。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如《沟通的艺术》中第131至132页的片段——知觉检核。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的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言辞、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一、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二、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三、请求对方对行为全是做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很可能会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关上门的时候(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么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张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他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准的知觉外,这个检和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者暗示:“我知道我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对你下判断”。而不是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从以上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可以通过知觉检核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或者感觉到的内容是否为事实。通过增加三个步骤,便可以大大减少沟通双方的摩擦:
第一步,描述行为/语言。
第二步,列出两种诠释。
第三步,请求对方澄清。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对方的想法和行为,也能增添人际关系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