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丘陵,再是平原,后是小山小河……荆楚大地在列车窗外一闪即逝,许多念头也这样一闪即逝。
母亲挨着我坐着,表情里的隐忍,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她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趴着眯一会儿,一会儿疼得龇牙咧嘴……
列车从汉口火车站开始,遇一个停靠站就停一下,妥妥地乘铁啊。一过武昌,许多不为人知的站名把人带向远方。远方,其实假名为远方,它很快就越过了所谓的远方,只有一个个具象的当下。
母亲老了,身上的病痛越来越多,那一个个红肿的骨节和一天天地煎熬,总是让人揪心。我不知道自己不懂事时被病魔折磨得大哭大叫的日子,她是怎么熬过来的。面对弟弟的“不知所谓”,我压下所有的情绪,就直接说老妈的病痛。这里面的“痛心疾首”包含的内容,没有谁能懂。
昨天老师让我试试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我心生感恩,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对于中医方面的东西知之甚少,她要的是结果,而且关节都开始变形了,急需医疗,目前交给专业的医生比较好。等我一个个研究来,会延误病情,而且会各方面对中医产生误解……所以我想了很久,还是先让她去看吧。
老师说,这样考虑是对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对错,只有当下的选择。妹妹让老妈去武汉的各大医院治疗,老妈吃够了医院的苦,只相信邻居们医治过的中医院。相比西医,中药治疗更保守更有效,它有上百年的历史,是镇氏五代人努力的结果。
谁知,我们一出火车站,就被某个医院盯上了,拦着老妈问了很多问题。我一看车上的医院标注不对劲,就不搭腔,让老妈不要滞留,赶快往前走,找个的司直达目的地。类似这样的医托,我20年前在武汉碰见了好多,上了一次当,就把学费交够了。
搭上的司,我就向的哥打听中医院的口碑、传承、效果等,人家言简意赅,没有别的意思。一见到那家医院,我的心就放下来了。和老妈在路边上炒了点面和饭,就进去了。
在一楼,有个圆形的导医台,母亲依言挂了个号,正准备去二楼候诊,我突然看见了镇氏的医学纪念堂,就不由得走了进去。镇家的“祖师爷”被铸成了铜像,像圣医一样守护着中医院,后面还摆着很多病例、感谢信、中医药、不同时期的医疗器具等等。
一上二楼,就被候诊区的椅子给震撼了,竟然都是中式的红木椅,与最后面的一面中药展示墙相得益彰。不是赞叹他们有钱,而是这古色古香的味儿好“中国”。
母亲只挂了个普通号,我想着来一回,就好好找个专家看看。于是,母亲退了单,让我在网上预约每天的号。
安安心心地在锦江之星住下后,上网搜索附近有什么特色饭菜与文化,结果不理想,就和在家里一样阅读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