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Mysore,助教纠正了我在侧角式中的准备体式是战士的膝盖,我可能习惯了直腿,弯曲膝盖与下手臂同步。平板到四柱的串联还是没达标,老师叫我手下垫砖练习。老师说,瑜伽老师有多难,拿灵魂教大家,但大家总是忘记练基础。
调息练习中,躺着双莲花垂直地面,双手推膝;还有下犬、双角式和一个倒立前准备体式及脚踩脚掌这些练习中,去练习乌加依呼吸,老师要求呼气后不要太有力去抓腹锁,让腹锁随乌加依呼吸在脊柱上下移动。
中午的间隙,我们去月河古街逛了一下,吃了嘉兴无棱河棱。
老师说,平板,上提都是很好建立大肌肉力量的体位。后弯的根体位——桥式,要化很多时间去练,是所有后弯的第一步,知道一个好的后弯是什么。练瑜伽是开发自己的头脑,要遵循身体的骨骼系统,脚踩力量均匀,在中间稳定住,起来是从骶骨开始。体式有很多进入方式,但老师教我们从中间的位置去探索,经常用中间位置去做坐标。练阿汤经常犯二个错误,停5个呼吸,如果要探索,可以停50个呼吸,不是作弊,哈他瑜伽就是这样。进体式有很多转换体式,作为练习者,转换都要搞清楚,按不同练习者情况变换。下午的练习我们从蝗虫式开始,双腿发力向后延伸,再上提,然后再启动头部,上提胸腔,老师特别强调胸腔是腋窝连线以上部分。同样的发力原理,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弓式、骆驼式、轮式,为解决轮式手臂发力太多的问题,老师叫我们脚下垫砖推轮,也叫我们尝试手下垫砖推轮式。老师说,轮式是蝗虫的变体。
下午的说经时刻,老师对于瑜伽经翻译“体位舒适稳定”认为不够深刻,梵文“稳定”有20多种翻译,关于体位,根基为先,老师给的练习技巧都与根基相关,身体怎么运作是非常基础的。重复唱诵曼陀罗的梵文,其义自见。今天做二个动作,手臂腿无限延伸,并探索腿无尽的扎根力量,大脑对过程不是太感兴趣,固定下来,不动,生根,稳定、可信赖,这些都可形容根基,如果在转换体式过程不疑惑那么到达的体式也不疑惑,最后到达三摩地境地,大脑要清明。但是大脑从现在的境界到三摩地很难,所以,要体式,呼吸法等训练。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但我们想直接来到三摩地境界,却忽略身体谦卑的细节,需要一次一次的练习,全神贯注在你的练习上,这些跟你的身体和态度有关,也是一种决心,要非常固执地去做,坚持不懈。一定要练自己必须加强的地方,在老师教学中,所有东西都相联的,如果你按此方法去练,是可以信赖的。体位法不是你做的体位,是个种子,终极自我的种子。将决断的、坚持的、稳定的、专注的,都带入灵性追求的品质。练习对二个阶段没找到和找到自己使命的人都有好处,给自己足够关爱。每个人有自己的不圆满,人类都抗拒经历不圆满。“稳定”梵文意思还有个“大地”,土,对应人的腹轮,空,对应人的上颚,在体位中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是由“土”和“空”构成。印度神话中,都是关于“土”——大地的故事重复。关于人类,值得去想的,很快会失去根基,各种想法在大脑飘来飘去,我们每天练习,就是重建与大地连接。将体位精准的二个字“土”和“空”,那就是喜悦。但很难,从小到大教育没人告诉你要享受自己的身体,以身体为荣,庆祝自己的身体,与自己身体对话,通过练习去创造法喜。要做适合你的现在能量水平的练习,否则带来对立面,我们跟自己的身体失联了,到底在享受什么。在追求法喜路上有很多陷阱,要经常跟自己对话,倾听自己的内心,如果错了,就更正。还要去思考“空”的元素,与“土”对应,相反的元素。当你大脑清空了所有东西,我们在稳定中四肢充满力量,如同一个容器,这是个包容性的东西。关于“空”有个有趣的现象,没有神代表,也没有故事,是个神秘的元素,很难构想。可实际操作的,所有的瑜伽技巧都在上颚“锁”上。“空”的创始在上颚上,我们在练习中,要唤醒中轴,从骨盆底开始,上颚好比乐队的指挥,唤醒上颚,指挥了身体的所有协同,与上颚对话,唤醒了美学、自信。制造空间的锁就在上颚。不是一就而蹴,像爬山一样,唤醒创造自己的体位的上颚,瑜伽士7-9年才是初学,山外有山,后面有更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