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曾经是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农村人的文化大餐。每当放电影的日子,村里就像过节一样热闹。

    那时候,农村没有电影院,电影都是在露天放映。大队会提前在村里找一片空旷的场地,然后把电影幕布绑在提前栽好的两棵结实的木头上,在合适的位置上摆好电影放映机。等到夜幕完全降临,电影就开始放映了。

    每年,大队都会牵头在各个村轮流放映电影。如果村里有人娶新媳妇,也会图个热闹,自己花钱加放一场。

    大队放电影基本是按照区域来安排,今天是靠东边的村子放,那明天就会在靠西边的村子放。当然也不是完全这么固定,最终还是看完电影后,由放映员在话筒里告诉大家哪天会在哪个村子放为准。

    看电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为数不多的文化盛宴。这些年轻人能够清晰地感知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思想上的解放,热情而奔放。高跟鞋、喇叭裤正逐渐成为潮流,白天他们骑着自行车,哼着“恼人的秋风”走街串巷,顺便也把七里八乡晚上哪里有电影的消息带回村里。

    天色渐黑,喜欢看电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零食小摊也开始忙碌起来。大人花五分钱买两包瓜子,悠闲地边吃边看。小孩攥着二分钱,买个米花团,吃得不亦乐乎。

    老式放映机不时会卡胶片,放映员就剪下坏掉的一截,用胶布粘上,继续放映。这时,小孩子们会一拥而上,争抢被扔掉的胶片。他们如获至宝,哪怕只是一小截,也会当成心爱的玩具。第二天,他们会把胶片对着太阳光,看到胶片上清晰的人影,然后兴奋地把玩很久,直到胶片磨损或有了新的胶片,才舍得丢弃。

    我小时候胆子很小,看到武打片中血腥的场面或战争片中枪林弹雨的场景,就会捂住耳朵,紧闭双眼,蹲在地上,直到这些场景过去,才敢继续观看。大人们看到我的样子,总是哈哈大笑,说我是“胆小鬼”。但这并不妨碍我跟着他们到处跑去看电影。那时经常放映的电影有《少林寺》《地道战》《地雷战》《便衣警察》《高山下的花环》等经典影片,还有很多已经记不起名字了。看的次数多了,我也就没那么害怕了,特别是那几首比较好听的主题曲,跟着大人们哼唱的也越来越有腔调起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品文/PIXIU 小时候,看场露天电影是很奢侈的。那种享受不亚于冬天吃了个冻梨,春节穿上新衣,盼着吃饺...
    pixiu小品文阅读 1,133评论 1 2
  • 今晚陪岳父老人家一起看电视,由于他老人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特别喜欢看老战争片,于是自己从电视盒子上找出了老电影《...
    黑白无阅读 301评论 6 7
  • 在七、八十年代鲁西南的农村,看电影属于高端的精神娱乐。 那时候一个乡镇有一个电影队,一个电影队两个放映员,用板车拉...
    悠然东山阅读 357评论 0 0
  • 在电影院陪着朋友看电影,IMAX巨幕上片头插播的几段广告终于结束了,广电总局的龙头标志伴随着一成不变的背景曲子,从...
    力翔阅读 277评论 1 2
  • 读完徐则臣的《露天电影》,我不由自主设想,如果把“露天电影”当作一道命题作文,我会怎样写? 可以肯定,我会从自己熟...
    危微阅读 707评论 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