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旅游+复工,没有那么忙,做的好多是上班的时间没事的时候安排了听课,每天保证有2-3个小时的学习,做的不好的是刷手机的第四象限时间占比还是很多,经常能感受到内心的拉扯,空的时候吃东西、刷短剧、玩游戏,很多时候看到了还是放任了自己,没有太多的去有意识的调整。
陪好友带娃逛,她很随性没有计划,我也不想动脑子,就跟着转,都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很消耗,离开前去了一个偏一点的村落,各种创意的小店溜达,很轻松自在。很喜欢这样的慢游,不用人挤人,不用赶时间,商业化的氛围也没那么重,还很有生活气息,更多的是能感受到生命力,因为有太多的创意呈现,不管是作品本身,还是店铺的个性化展示,还是当地各类居民的心态,让我很愿意再去深度的慢慢体会这样的生活。我们四个人买东西,各有不同。好友是注重美和独特,更多的看的是个人饰品,不看价格;大女儿是一眼相中的小物件,有意义的;小儿子关注吃的更多;我是要方便易携带不造成负担,有喜欢的但不能快速下决定,还会被他们的意见带跑,但是没有遵从内心做选择会很难受,一看到这个物品和当时的妥协,都会提醒自己对自己感觉的背叛。
被两个公众人物勾到,一个是大S,还有一个是电影里的申公豹。前者,让我感受到了过度承担的累,被长大,冲在前面要当家人的保护伞,内在却极度的缺乏支持和关爱,几乎在所有的关系里都是那个付出者,对自己很严苛,要维护一个形象,假装坚强,不断透支消耗自己的生命,直到猝然离开,于她也许是解脱,但没面对的功课或是业力又会如何延续呢?在她这里看到了妈妈的影子,看到了曾经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靠山倒了后的自己和家人的影子。很喜欢一个词“重新养育自己”,不幸的童年真的需要一生来治愈,现在有机会重新自己养育自己,何其幸运,把注意力收到自己这里来,好好爱自己。
二刷了哪吒,看到小豹对哥哥的敬仰,还有家人为他感到骄傲,这些是他的动力也是背负的压力吧,从不敢懈怠,外出从底层一个人打拼,别人只看到你的光鲜,看不到背后的艰辛,看到他把辛苦积攒的仙丹给弟弟,洒脱的说我吃不惯那去大家分吧,那一刻很心疼他,因为再次看到了自己,每次回家也都是假装不在乎,想尽量照顾家人,也会因为家人的羡慕和期待,而咽下很多说不出的苦。家人的离开,让他觉得生无可恋可以奋死一搏了,那份悲壮也深深的触动了我。没有了家人我是谁,我要怎么活?就像我也一直放不下自己在他们眼中的骄傲一样,不允许自己什么也不是,会评判自己不负责任,评判自己逃避和自私,评判自己不知足,其实自己内心还不敢放下。
聊天中说到喜欢不喜欢,好像从来没有这个概念,没有兴趣爱好,做什么都是基于应该不应该,非常务实,不会做没有用的事,什么都是基于是否有用来的,这个有用要么是外在要求的必选项,要么就是为了迎合外在做的,或是自己为了得到实在的生存保障做的,实实在在变成了一个生存的工具。在说最近做的一件事,没有必须通过这件事拿到什么结果,好像从来没有这样没有功利性的,只是去做,其实是很享受这样的状态的。源自于一位客户高管的触动,读书,没有想拿文凭或是找工作,就是单纯的想读,做点事,享受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头脑的介入,这才是最自然的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