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圣人,他的很多事迹也被我们传颂至今,那么王阳明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通过央视纪录片给出的五个字:“溺”,“困”,“悟”,“功”,“明”,来分析一下。
首先,“溺”是王阳明人生中,少年至青年的故事,而这讲述的大概就是王阳明“溺”在五件事物当中,分别是“任侠之习,骑射之习,辞章之习,神仙之习,佛氏之习”。而这看似只是王阳明五个热爱的领域,但其实这跟他之后成为圣贤,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知道王阳明的志是圣贤之志,这就跟当时的很多人的志向都不一样,王阳明在一堂课上问,教书先生学是为了什么。而教书先生回答的则是当时大明朝的学子们都所想要回答的标准答案,就是应试,但是王阳明却认为这不是大明学子的终极目标,而他认为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圣贤。当时,他11岁。而这就引出了我们要谈到的两个概念,一个是职业理想,一个是人生理想。王阳明所想要强调的其实是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的不同就是职业理想是一个类似于具体想要当的官职或者考上大学什么的有这样一个目标固然好,可以激励你前行,但是如果一个职业理想没有配上一个好的人生理想,或者压根就只是为了职业理想而奋斗的话,那么这个职业理想就一无是处了,因为你没有一个终极目标,也就是你的志向放在这里的话,你做的一切事情其实都是为了外在的目标而前进的。而我想要借此说的就是王阳明立下一个好的人生理想,就是成为圣贤,而这样的志向对他以后来说都有了一个方向,所以他才能在外在那么多困扰的情况下依然能确定自己前行的方向。有了一个方向,他就要开始一步步达成了这个方向,而圣贤首先肯定要有很多技能,并且寻找如何做才能达成这个志向。于是王阳明就开始寻找成为圣贤的路,而任侠和骑射就是他一开始正在寻找的路径。王阳明,少年的众多爱好也为他之后成为圣贤,以及全才铺上了背景,而之后的词章,其实就是因为他的父亲想让他考上进士,因为他父亲本来自己就是一个进士,于是王阳明学习词章其实就是用来应试而写出漂亮的文章,也可以说是成为圣贤的一个路径。王阳明在经历的这三“之后发现,圣贤其实不是很好当,之后,他又开始跟随朱熹的话,也就是一草一木皆有理,于是他就开始格竹,但是格了七天的竹子仍然没有隔出什么道理,反而自己生了病,于是为了调养自己的身体,王阳明开始顺便学习神仙之习,也就是养生这一说,之后,王阳明,又学习了佛家,并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那就是人不能抛弃自己的感情,“父母天性,岂能断灭”。其实从这句话已经能看出王阳明和朱熹理论之间的不同了,也能看出,王阳明正在慢慢的向内求。
之后,王阳明进入到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困”,在这个阶段,王阳明当上官之后,因为得罪太监刘瑾,遭遇庭杖,入狱,流放,到达龙场的故事。而王阳明为什么会得罪他呢?因为,在当时分为两个主要政权区,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南京,而当时的北京正在为八虎所占领着,而南京的戴铣看不下去了,向皇帝上书,但因为这件事却冒犯了当时的奸臣刘瑾的权利,我们知道这会必死无疑,但是,王阳明却为了这件事,追求自己心中的正义,以身殉道,纵使被打了40庭杖,王阳明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之后被投入进锦衣卫大牢,他也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之后被发配到龙场。那么我们知道,贵州龙场在当时其实是一个只有龙才能生活的地方,但是王阳明,却在那里继续追逐着自己的圣贤之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知道王阳明有一个志向,所以他在面对物质的匮乏的时候,也会依然安贫乐道。所以说物质的匮乏,王阳明并不困在其中。王阳明,困就困在精神上面,王阳明认为,自己上书皇帝这件事绝对不会成功,但是他依然会选择去做这件事,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件事没有成功,王阳明依然对如何成为圣贤有疑惑,但是他成为圣贤的这个方向却没有改变。
然后,王阳明进入了自己人生中第三个阶段,悟。在这个阶段,王阳明在龙场中被续生活着,然后参悟了大道,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首先,王阳明参悟了心即理。这个明显跟朱熹的思想不一样,因为朱熹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并且要存天理灭人欲,但是王阳明认为,每个人的心中就有理,这个就是格物之后向内求的结果。而王安明所误导的第二个就是知行合一了,这个和当时的心即理一出场就遭到了非常大的轰动,因为当时朱熹强调先知后行。因为王阳明认为,如果你知道了不行出来,那么就是不知道,所以要知行合一。
而王阳明又进入了人生中第四个阶段,那就是功。在这个阶段,就是王阳明一生最传奇的时候了,王阳明,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出兵平定宁王这场以少胜多的智谋战,堪称一大传奇,但是王阳明在平叛的同时,甚至有时间去不停的讲学,而且会在事成之后,不贪留一丝功名利禄。那么,王阳明为什么会在打仗的时候也讲学呢?看似是两个矛盾的事情,但其实这并不冲突。因为打仗可以说只是为了完成皇帝下的执照,如果从王阳明眼中的话,就是稳固大明江山,这只是体现自己才华的一个地方,但是讲学呢,则是教那些士兵和老百姓们,他们的意义以及让他们去寻找自己的方向和志。
而最后进入到了王阳明一生中最后一个阶段,那就是明。在这个阶段,王阳明已然成为了圣人,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而王阳明留下的遗言就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一句话很好的体现出王阳明一生无憾,并且一生光明,不停的朝向着自己的圣贤之志,并且成为圣贤。
那么讲到这里,王阳明的一生就已经讲完了,那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首先,王阳明跟当时大明普通的官员以及学子都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当时的人都想着要及第,但是并没有想过及第之后要干什么,或者只是想用及第之后当官来赚钱。王阳明却没有及第这个志向,他想要的是做圣贤,并且之后,的人生都在不停的追求这个志向,努力去达成它,而我从中得到的启示就是要在少年时期先立下志向,并且去寻找热爱,并寻找如何实现。用自己的余生去追求他,而不是只是考上一个好大学,虽然这是一个职业理想,但是考上大学之后干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所以说一个人生理想还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