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诀2.5.6学贯中西的大师之三---行走的四库全书:马一浮•下

2.5.6学贯中西的大师之三---行走的四库全书:马一浮•下


八角微笑道:“用了三年多时间,马一浮终于通读完四库全书共计3万6千卷,27岁时写下了《诸子会归总目例序》,从此成为了人间最大最全的‘学问数据库’。据李叔同大师对弟子形容他:‘譬如一个人从娘胎里开始读书,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书也不及马先生之多’。”


小武有气无力道:“真的有可能这样吗?”


八角捋须道:“李叔同本人的学问也是大名鼎鼎,其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诗词水平均独步天下。但他中年住在杭州的时候,经常带弟子一起到佛堂里或者马一浮的住处去听他讲学。”


“但是弟子们都听不懂马一浮在说什么,后来李叔同对他们说:‘一个人到我现在的境界,已经没什么书好读、没什么话好听了。也只有去马一浮那里,听他说些东西,才感觉有些新意’。”


小武惊羡道:“李叔同大师我还是非常钦佩的,他写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都能唱的。他竟然如此钦佩马一浮!”


八角笑道:“马一浮精通儒、释、道、基督、回教等诸门学问。但在那段时间里,他讲的主要是佛学。到了1918年,李叔同在马一浮的陪伴下,于杭州虎跑定慧寺落发出家,法号‘弘一法师’。当时,李叔同38岁,而马一浮35岁。”


小武惊讶道:“哇,两位大师原来都还那么年轻!这么说来,弘一法师的出家跟马一浮的劝说,有很大关系咯?”


八角捋须点头道:“当然。弘一法师在出家以前,就称马一浮为大士。而他所皈依的南山律宗,当时已经没落数百年了---若不是马一浮解说,最流行的净土宗并不适合自己,他也不会以中兴南山律宗为己任。替李叔同落发的虎跑寺主持了悟和尚、亦是马一浮挚友,当即尊弘一法师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另外,当李叔同在虎跑寺内修行了半年、尚未下定决心落发之时,又有一位名叫彭逊之的高人也来寺内断食修行。他也是跟马一浮一起研究过易经的朋友,亦为马推荐而来。由于彭逊之刚来虎跑寺修行几天就决定落发、其所说的‘即修即悟’---亦对李叔同刺激不小,因为别人‘龙船快过马、迟来先到岸’。”


小武大奇道:“原来此中还涉及到另一位高人?”


八角捋须道:“彭逊之俗家有一妻二子,他却不顾羁绊而落发,这大大鼓舞了李叔同,一周之后便也下定决心落发,此后日本妻子来寻他也闭门不见。”


“然而此事颇有蹊跷之处:彭逊之是因为笃信命理,本人迷信必须出家才能避祸,所以毫不犹豫地落了发。而马一浮作为朋友,却从此负担了彭逊之家小的生活费。”


“按马一浮对此二人的评价,彭逊之的天才程度还在李叔同之上,但是明悟佛理、持律守一、修行坚定有所不及。后来,彭逊之果然还俗。”


图表 13马一浮(左一)陪同李叔同(右二)初落发像

图表 13马一浮(左一)陪同李叔同(右二)初落发像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大乐道:“这位姓彭的高人是派来搞笑的吧?居然把弘一法师也给忽悠了。还让马大士破费许多!不过,我觉得马一浮亦很有出家的可能---他跟李叔同应该是心意相通的。”


八角点头道:“马一浮虽未出家,但与李叔同确实心意相投。若干年后,弘一法师的临终谒语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而马一浮的辞世诗句也有‘沤灭归海、花开满枝’之语,二者十分相似。”


小武点头道:“好吧。不过,马一浮不应该是以儒学闻名的吗?”


八角点头道:“虽说学问上无所不知,不过马一浮最终还是坚信---儒学是中国最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他又逐渐转回到儒学研究的轨道上了,并且认为一切东西方的道与术,都能被归纳到儒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去。”


“具体来说:礼---包括哲学与政治,乐---包括音乐与娱乐,射---包括武器与战争,御---包括交通和技巧,书---包括文化与艺术,数---包括自然科学。其实,马一浮生涯中的最后几十年、就是在做一个终极学术尝试---即试图以儒家学问为总纲来统一世间所有文化。”


小武皱眉道:“这个……乍一听似乎也不能算错。我觉得马一浮在文化上所做的这个终极尝试,就好像爱因斯坦晚年在物理学上所做的终极尝试---‘统一场论’那样,试图用一种终极理论来解释世间所有的电子、力场、磁场。两者差相仿佛。”


“这可能是那种做学问做到终极的人,才会去做的尝试。成败与否,已经在所不计---这绝非我等常人能够理解的境界。不,即使是水平相当不错的学问高手估计也理解不了,因为在层次上有差距。”


八角捻须微笑道:“说的不错,毕竟马一浮是大师中的大师,理当如此。不过,除了学问渊博、无人可比以外,马一浮的另一个特点是脾气大。”


小武思索道:“我觉得---他的学问是做给高等文化的人看的,应该不会对普通人发脾气吧。”


八角道:“在民国刚成立的时候,应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以及听从岳父意见,马一浮曾短暂出任过教育部秘书长;但因为主张教育部保留经学一科、而不是废除,同蔡闹翻后辞职。随后他去新加坡考察讲学,对南洋依然保留经学大加赞赏。”


“后来蔡元培出任了北大校长,正好马一浮路过北京,于是蔡元培便率领北大文科诸教授一起去火车站、迎接这位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同乡学神’(当时北大的文科教授多为浙江籍)。尽管大家年龄相仿,但多名教授对马一浮持弟子礼。”


小武笑道:“‘江湖怪兽’已经成长为‘吞天巨兽’了。”


八角笑道:“蔡元培邀请马一浮来北大担任教授,但马一浮以回杭州料理家事为由、予以拒绝。蔡之后的下一任北大校长也多次诚心邀请,但马一浮依然拒绝。”


“到1924年时,北洋三大军阀瓜分了中国南北。其中东南五省(江浙皖赣闽)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在文化上鼓吹儒家复古之礼---听说当代大儒马一浮住在杭州,于是特地从上海赶来拜见。”


图表 14北洋三大军阀所占区域

图表 14北洋三大军阀所占区域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好奇道:“马一浮对孙传芳怎样?”


八角微笑道:“孙传芳站在马家的门口,请看门老人入内去通禀,但是马一浮对老家人回话道不见。老家人道:这样说大帅的面子不好过吧?不如就说你不在家?然而马一浮道:你告诉他,我在家,就是不见。”


“孙传芳在门外听完了老家人的回话,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又带着大队随从,悻悻然回上海去了。”


小武摇了摇头,笑道:“马一浮也是够耿介的。孙传芳估计也是没办法,至少他‘复兴儒学’的大旗是不能倒的。听说北洋军阀对于文人的态度普遍还是尊敬的,何况是马一浮这样的大师,只能惹不起、躲远点。”


八角捋须又道:“到了1936年,浙江大学迎来了新校长竺可桢。而甫一上任,竺可桢就不拘海内外、广聘高级教授,大力扩张浙大的实力。想到马一浮也在杭州,竺可桢不可能不打这位‘同乡学神’的主意,于是将其视为重点突破目标。”


小武微笑道:“竺可桢也想聘马一浮为浙大教授,是吗?”


八角点头道:“正是。但是身为民国的‘北蔡南竺’两大教育家之一,竺可桢不会不知道马一浮是如何拒绝蔡元培的。于是他不敢造次,多次去马一浮家里拜访请教,但决口不提此事。等彼此关系比较熟络了以后,再请双方都熟悉的丰子恺、王子馀等中间人进行旁敲侧击,探讨马一浮有无可能去浙大任教。”


“马一浮感受到了竺可桢的诚意,于是通过中间人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意见。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答应了可以为浙大讲学,然而他的要求又是极难满足和通融的。比如说:不按学校体系教学;要看学生资质、不对普通大学生教学;不在学堂教学、浙大人可自行来马家听课;等等。”


小武汗道:“这许多苛刻条件?我看竺可桢还是放弃吧。”


八角呵呵大笑道:“竺可桢是科学家出身,跟文人的沟通是有障碍的,更何况还要通过中间人,故此事只能暂时搁浅。但凡事都有转机,不久日本便发动了侵华战争。浙大开始了号称‘文军长征’的西迁运动,马一浮也搬家去了桐庐。”


说着,八角大袖一挥,接连几张白纸及照片便从袖筒中飞出,自空中飘飘摇摇而下。小武连忙接过细瞧,第一张纸上画的正是抗日战争时浙大西迁的路线图。


图表 15浙大西迁路线图

图表 15浙大西迁路线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看着地图,自言自语道:“桐庐就在杭州的西南方向不远,正好在浙大的西迁路线上……这倒也不奇怪---逃难嘛,大家走的都是相近的路线。”


八角笑道:“桐庐县的富春山水风景很好,然而当时交通很不方便。而马一浮携带的藏书颇多,家人弟子数量又少,走到桐庐这里已经一筹莫展。恰好此时发现附近有年轻的浙大学生经过,马氏就让人捎个信儿给竺可桢,请求帮助。”


“竺可桢得到消息,立即派出约一个加强连的师生,暂停搬运仪器和教材、先替马一浮搬书要紧。又因为马一浮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搬到哪里去,于是就船上舟---他跟着浙大师生一起‘长征’去了。”


小武哈哈大笑道:“竟然是这样!”又仔细看了一会儿浙大西迁路线,分析道:“这个西迁道路还是相当曲折的,路上还有几个分叉?”


八角捋须点头微笑道:“不错。因为不知道哪里才安全,而且道路也不够熟悉,碰到有两条路、或者多个地点,都得去尝试一下。比如在浙南的龙泉和广东的三水,浙大也尝试过在那里重起校园,但后来还是因故放弃。”


“不过,西迁的线路上比较重要的地点共有四个,分别是浙江建德、江西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这些都是浙大重新开课的主要地点。”


小武仔细看着地图,惊讶道:“终点居然是贵州遵义?而走到那里,长征路上已经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一个大学本科都快要读完了!”


八角呵呵笑道:“马一浮也终于接受了浙大的聘任书,成为了浙大的文科教授。按他说原因是‘人在危难中,其心或易收敛,故应之’。此后便开始给学生们讲学,另有不少文科和理科的浙大教授也常过来听讲,就近请教。”


“按讲课地点,马一浮在浙大的讲稿后被编辑为《泰和会语》与《宜山会语》,这也是他一生中保留下来的最重要著作。同时,竺可桢请他为浙大作校歌,马一浮慨然允诺,挥毫写下:


《浙江大学校歌》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兮, 实启尔求真。

……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小武看了看另一张白纸上的浙大校歌,道:“这个算是四言诗?还是文言文?适合现代的大学生来歌唱吗?”


八角捋须笑道:“马一浮写完之际,众位教授一起鼓掌喝彩。只有竺可桢觉得此歌太古,不如现代文的校歌朗朗上口,恐怕大学生们掌握不了。然而这又是应自己的请求而起,只得暗自皱眉。”


“日后,竺可桢又在饭局上请经常发表白话文的丰子恺为浙大写首校歌,丰子恺酒酣耳热,也就答应回头就写。然而第二天清醒过来,丰子恺又觉得奇怪:难道浙大还没有校歌吗?于是打电话给相熟的浙大教授咨询此事,那个教授却道:我们有校歌啊,还是马一浮先生写的!丰子恺大惊,连忙致电竺校长,只道自己昨晚酒喝糊涂了胡乱答应,其实什么都写不了。竺可桢听了,心知此后再无人肯重写校歌,也就只得作罢。”


小武哈哈大笑,道:“估计丰子恺心道:好你个竺可桢,差点被你坑了!若是我不小心重写了浙大校歌,这等不识好歹、不懂尊卑,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去见马一浮大士、以及弘一法师呀!”


八角捋须微笑道:“马一浮在浙大的任教时间也就一年多。等到浙大不再颠沛流离、定居到贵州遵义之时,他却应教育部长陈立夫和宣传部长陈布雷之邀去了重庆。原因是他觉得心目中的儒学研究,还是应当沿用传统书院的形式进行---如同岳麓书院、白鹤洞书院那样。而现代大学的分科太细,导致大学生们见识狭窄---反正就是不太适合大宗师级别的国学研究。”


“从陪都重庆拿到一笔款项、又得到绝不干涉讲课的保证后,马一浮来到四川乐山,择地筹办了‘复性书院’,自任院长兼主讲。同时,马一浮广聘海内外志同道合之名士,如熊十力、梁漱溟、 谢无量赵熙、叶左文、 张真如、黄离明、贺昌群、沈敬仲、龙松生、乌以风、 张立民、刘公纯、王星贤等等,都来过乐山的书院、并且做过讲座。”

   

图表 16复性书院群像(迁至杭州后)以及讲录

图表 16复性书院群像(迁至杭州后)以及讲录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点了点头道:“对马一浮来说,这也是得其所哉了。”


八角微笑道:“从1939年始直到1949年终,‘复性书院’正好开办了十年。其实开始的时候,教育部只不过需要用国学来凝聚人心,但后来李约瑟带来的科学‘四大发明论’宣传效果显然更好。故书院每月3000元经费在一年后就无法保证,全靠马一浮不停卖字、才惨淡维持了10年(他的书法乃是中国一绝)。”


图表 17马一浮书法样例:篆书《庄子•大宗师》

图表 17马一浮书法样例:篆书《庄子•大宗师》

图片来自互联网


“另一方面,马一浮离开浙大时将自己的部分藏书送给了竺可桢校长。其中最珍贵的是号称‘大清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后来李约瑟来遵义访问浙大,宾主相谈甚欢。得知李约瑟写《中国科技史》需要高价值的参考书,竺可桢便将这套于自己无用的《古今图书集成》以海运的方式寄去了英国剑桥(共有几十大本)。后来李约瑟多次在出版物中提到,如无此书的贡献就写不出《中国科技史》,并向竺可桢深表谢意。”


小武想了想,道:“好吧。解放后呢?”


八角笑道:“建国后,马一浮住在杭州西湖边上的蒋庄(蒋庄主人是其弟子)。陈毅出任上海市长的时候,为了打开文化界局面,也因为上次周恩来托人请马一浮参加政协、而他没有来,故此慕名来到杭州,特地上门拜访。”


小武轻笑一声,道:“陈毅有没有落得跟孙传芳一样的结局,灰溜溜地回上海?”


八角笑道:“没有。陈毅创造了一个‘马门立雨’的美谈,而且马一浮很欣赏他的谈吐和气度,于是从此与陈毅成了莫逆之交。”


小武讶道:“啥叫‘马门立雨’呀?”


八角笑道:“当陈毅来到蒋庄之际,为了不把正在睡午觉的马一浮惊醒,陈毅就站在门口淋雨。直到马一浮醒来,陈毅才让人通禀---这就叫做‘马门立雨’。”


“不久,马一浮接下聘书去上海出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翌年他又回到杭州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不久,他应允参加了政协,令周恩来欣慰不已,后来也终于上门拜见、一偿所愿。”


图表 18周恩来陪同苏联元首伏罗希洛夫访问马一浮于杭州蒋庄

图表 18周恩来陪同苏联元首伏罗希洛夫访问马一浮于杭州蒋庄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总结道:“好吧。据我看,马一浮最大的意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终极尝试。他的一生,其实回答了‘传统儒学在现代究竟能够走多远’的问题。如果连他这样---才子中的才子、学神中的学神、大师中的大师---都不能够走通的道路,我看其它人也就不必再走,不然就是钻牛角尖了。”


“当今的年轻人在做学问的时候,不能太把传统学问当成必由框架,进而束缚自己的思想。相反的是,应该坚持开放的心态、建立与时俱进的新框架,这样才能令文化和思想能经受住不断的新浪潮冲击而历久弥新。”


八角笑道:“马一浮的观点可能与你略有不同。如其在浙江大学校歌里所说的:‘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意思是:没有一项变革可脱离对过去的继承,也没有一项旧事物不需要创新。那么如何去创新呢?得去剖析万物机理,并且作为先导、带领民众前进。这就是马一浮做学问的结论。”


小武汗道:“好吧。我得花点时间去领悟,毕竟超级学霸的语言不是盖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