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这是一本特别厚的书,一共有415页,共十三章,这虽然让我心生恐惧,但是我依然有克服困难的自信,我要在这学期结束的时候完成这本书的第一遍阅读。
今天我要谈的是第一章逆向设计。
什么是逆向设计?
在常态教学设计中,评估是教师最后要做的工作,就如我们常说的“教学评”,我们习惯把评估放在最后面,但是逆向设计要求教师在确定了所追求的结果后,首先考虑的是评估方案,然后才是教和学,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比如我要讲hobbies这一模块,那么我在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考虑的是我讲完这个模块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将如何证明我达到了这个目标,我应该为此做哪些准备等等,我们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而不是考虑教什么,如何教。
为什么要进行逆向设计?
书中提到我们在设计课的时候有两大误区:一种是活动导向的设计,另一种是灌输式学习。活动导向的设计在于“只动手不动脑”,学生会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参与,认为学习只是活动,我们会发现一堂课很热闹,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是需要静的,因为静下来之后学生才会对活动有深刻思考。
这像极了教育家孔子的那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比如我们学过的一句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学生会背这句话,但是在写读书的好处的时候,学生却不知道把hobbies换成reading,归结原因还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学的东西,真正的学习肯定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灌输式学习也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学生上课跟着老师的讲解逐页进行学习,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这种学习方式没有思维存在与提升。
我们现在提出核心素养这个词汇,就是要求我们不仅关注语言能力,更要关注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而逆向设计作为设计结果更能让学生明白应该理解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比如我们讲hobbies,我们如果只是让学生了解教材中人物的爱好,而不是落实到学生会用教材中的句子谈自己的爱好,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好,以及爱好给我们带来的转变,那么我们的课就没有落实“为理解而教”。
我们必须时刻记住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诉者。
如何进行逆向设计?
书中提到逆向设计有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书中给了一个逆向设计模板,我觉得这个模板我们可以拿来使用,根据模板上的提示来补充我们要达成的设计。
我非常喜欢阶段一里面的描述,这给我们定目标了文字叙述的方向,比如学生将理解……学生将会知道……,学生将能够做到……
而在第二阶段的评估证据设计中用到了“学生通过哪些真实的表现性任务证明自己达到了预期的理解目标?,通过什么标准评判理解成效?学生如何反馈和自评自己的学习?”
第三阶段学习计划也就是我们的教学设计用到了WHERE TO 模式,我觉得这个设计模板非常适用和实用,这样的设计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的教学设计模板。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在教学的路上我们不需要千篇一律,我们应该追求创新和新的创造,凡是符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就是我们需要去践行的。
当然对我来说,读书只是输入,我需要把书中的理论用到教学实践生成新的输出,只有这样,我才算真正阅读了一本书。
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理解的教学设计,更是理解的读书。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