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职父母最应该知道的那些心理学规律《合集》【410】

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细心打理的艺术,如果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那么你的付出就很难获得回报,也可能你花了大力气,但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身为父母的你,不能分心,也不能走神,你应该将目光从别的地方转移到孩子身上。你应该将心思花在孩子身上,多读一些儿童心理类书籍,多浏览一些相关网站,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那样才能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才。

下面为父母们归纳几种常见的心理学规律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宫实玲的老鼠来自不同的杆系:A组的是聪明鼠,B组的是笨拙鼠。几个月后,实验得出了聪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罗森塔尔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宫。也许这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罗森塔尔又来到一所小学。这次,他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父母长时间给予孩子消极的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那孩子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父母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就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刚开始,他被牧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打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几分钟,牧师还在没完没了地演说,他便开始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将捐款减半。又过了十几分钟,牧师还在继续他的演讲,马克·吐温决定,放弃捐款的打算。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出于气愤,不仅没有捐款,反而从盘子里拿走了几美元。

这种因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现象时不时会在家里上演。比如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三番五次地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致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成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而不要没完没了地批评”。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才能避免孩子产生厌烦、逆反心理。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工作动机不但不会增强,反而会减弱。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元”“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父母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所以,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最好不要。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谁也不服谁,于是商量比威力,看谁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得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将大衣裹得更紧。轮到南风时,南风和北风的做法截然相反,只徐徐吹动,行人觉得春暖上身,于是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

南风之所以顺利让人脱下外衣,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通过南风效应,父母们应该能从中学到点什么,那就是教育孩子,经常采用棍棒、恐吓之类的“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实行南风似的温情教育,多点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这样,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一只木桶想盛满水,每块木板都必须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木桶效应,亦称为“短板效应”。

孩子的各学科就像拼成木桶的木板。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不能单指望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取决于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父母们应该及时提醒孩子,帮助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以达到补短的目的。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在美国的芝加哥郊外,有一家霍桑工厂,该工厂主要制造电话交换机。工厂有较为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即便如此,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所以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这些工人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进行个别谈话,前后一共进行了两万余人次的谈话。专家在谈话过程中,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及时安抚他们的负面情绪。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这就是霍桑效应的来源。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借鉴一下霍桑效应。身为食母,一定要尽量挤出时间同孩子谈心,且在谈论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父母

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诉说心中的困惑,说出内心的不满。通过诉说,让孩子得以发泄。发泄完后,他们就会感到轻松、舒畅。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们都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不断减少的人,心理学家们将人际交往中的这种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被商家所采用的增减效应蒙蔽。比如,有一些销售员在给顾客称货物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父母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方法。在评价孩子时,父母们不妨效仿运用一下“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然后再适当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就会使美国得克萨斯在两周后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的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从蝴蝶效应里,父母们应该知道,教育孩子无小事。一件事情的处理是否正确,一句话的表达是否恰当,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3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服从指挥、如何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勇敢拼搏。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总是对着孩子吼“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了我们所说的“笨蛋”。所以,父母应该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一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顺利地登上高处。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效在家庭教育中,登门槛效应有其独有的魅力,父母们不妨借鉴一下。对自己的孩子,父母不宜一下子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应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孩子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那样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登门槛效应蕴含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

心理规律十一:链状效应

列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代对外配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孩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就孩子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利用孩子们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孩子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优化孩子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孩子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怯的孩子和勇敢坚强的孩子交友。

心理规律十二:名人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给大学心理系学生讲课时,教师向学生介绍说聘请来了举世闻名的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说,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在这里只是想测一下大家的嗅觉。接着打开瓶盖,过了一会儿,他要求闻到气味的同学举手,不少同学举了手,其实这只瓶子里只不过是蒸馏水,而这位化学家则是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

这种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名人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在他们那一领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所以名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和记忆。由于孩子的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他们多被名人形式化、表面性的形象所吸引。他们喜欢的名人多为歌星、影星一类,甚至出现追星现象。这就要求父母为孩子选择好“名人”,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规律十三:潘多拉效应

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说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人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潘多拉很好奇:“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究竟有什么呢?”她越想越好奇,希望知道真相。在这种好奇心理的作用下,她把盒子打开了。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称作“潘多拉效应”。潘多拉效应的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有心的父母可以从潘多拉效应里领悟到教育孩子的智慧。

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极强的时期,父母越是不肯教孩子认字,孩子越想学习认字。其实,如果父母掌握孩子的这一特点,并巧妙地引导孩子,就很容易让孩子对学习有一个全新的态度,从而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需要提醒的是,父母在利用这个效应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父母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一定要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父母在推荐课外书给孩子看时,所推荐的书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一定要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否则孩子就会对读书产生反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