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卖泥塘》表演游戏观察记录 区域活动时,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表演区开始表演游戏。只见程杨率先拿了一个小青蛙的头饰“我要当小青蛙卖泥塘”,随后,孩子们陆陆续续地选择了不同的头饰,最后剩下一个小蝴蝶的头饰孤零零地没有人选,此时,只剩下坤坤一人还没有选择角色。“坤坤,你来当小蝴蝶好不好”“小蝴蝶是女孩子当的,我不要当小蝴蝶”“那怎么办呢?现在只剩下一个角色了,如果你不当小蝴蝶,我们就没有办法表演了!”“老师,我来当小蝴蝶吧”“”坤坤,你来当老牛吧!这时,渼淇自告奋勇愿意和坤坤交换角色,一切准备就绪后,表演故事正式开始啦!
思考:坤坤不愿意扮演蝴蝶的表演体现出中班幼儿性别刻板行为的特点。渼淇主动提出解决方法使得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说明该幼儿具备了一定问题解决能力。
一、该谁出场了 观察实录:“呱呱呱,呱呱呱,大家好,我是一只小青蛙”随着小青蛙的出场,表演游戏正式开始啦!“卖泥塘喽,卖泥塘喽,谁来买我的泥塘呢?”我观察到本应轮到牛伯伯出场的幼儿却“无动于衷,”“家赫,牛伯伯要出场啦!”这时家赫才反映过来。“牛伯伯,牛伯伯,你要买泥塘嘛”“这个水坑坑嘛,在里面打打滚倒是挺舒服的,周围有点草就更好了!”这时野鸭飞过来了,“野鸭没有动作,”程杨率先指出了问题“对呀,野鸭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再试一试吧!”这次,小朋友学着野鸭的动作飞舞着翅膀出来了,当轮到小鸟出场的时候扮演该角色的幼儿正在摆弄了道具后面的纸片,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即将轮到自己出场,就这样,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反复提醒、交流下完成了第一次表演游戏。
游戏支持:帮助理解故事,提供表演“支架” 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虽然对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大致能够准确地说出角色对话,但是对于故事中人物的出场顺序以及角色特点的掌握不够准确。我决定停下来,借助信息支持和孩子们一起回忆故事情节,深入了解故事内容,熟悉人物对话和出场顺序。
二、他们的动作、心情是什么样的?增强对表现性引导
观察实录:表演开始了,在青蛙的叫卖声中,牛伯伯出场了,“大家好,我是一头老牛”“牛伯伯,你要买泥塘吗?”“这个水坑坑嘛,夏天在里面打打滚倒是挺舒服的,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说完,老牛便蹦蹦跳跳地走了。这一次,野鸭、小鸟、小兔子也能够在没有他人提醒的情况下出场,与青蛙进行角色对话,完成表演游戏。
游戏支持:深入理解故事,展现内心情感 观察发现,由于孩子们对于故事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人物的出场顺序以及角色对话,加之上学期的表演游戏的经验,这一次,孩子们几乎能够顺利地完成表演游戏。可是显然,幼儿对于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掌握不够,因此在表演过程中只是机械式地完成对话,表演游戏显得僵硬,不够生动。针对孩子们在表演游戏中的表演,我将讲评的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充分理解和感受故事的整体基调,角色的性格和内心活动,与角色产生共青,并能够运用相应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生动再现。
我邀请在参与表演游戏的幼儿为大家进行表演,让幼儿充当小观众大胆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小朋友们,看了这几位小朋友的表演,你们觉得表演的好不好,为什么呢”“老师,我觉得坤坤的声音很洪亮,很好听”“老师,渼淇出场的时候那个翅膀一上一下的,我觉得很好看”“小狐狸没有动作就出场了!”“老师,我觉得青蛙的声音太小了,应该大点声才能让别人听见,别人就会来买泥塘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从幼儿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相较于上学期,中班下学期有了积累了一定的表演经验,知道表演游戏时要声音洪亮,加上好看动作等等。为了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角色内心情感,我抛出问题“小朋友你们觉得小动物们说不买泥塘要走掉的时候青蛙应该是什么反应”“青蛙应该很着急”“青蛙有点伤心“青蛙不想让他走”“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怎么做呢?”“我会喊:牛伯伯,牛伯伯,不要走”“蝴蝶姐姐,你别走”。可以看出,幼儿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买卖经验迁移到表演游戏中并进行创造性给表演。“最后,小青蛙不打算卖泥塘了,他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它会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呢?”“很开心”“我觉得会跳起舞来”“我觉得会邀请他的小伙伴一起来玩儿”。通过这样的集体讨论,孩子们逐渐加深对于剧情的理解,增强角色意识。为进一步表现角色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