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之所以被视为雅事,是因为它不仅能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情感的表达,还能体现审美情趣。
历代诗人的笔下,雨总是和愁丝分不开的。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陆游的“秋雨淅沥愁满楼,孤灯独坐夜微凉”,蒋捷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总是缠缠绵绵,挥之不去。
但是,在蒋捷另一首《虞美人·听雨》词里,同是“听雨”,却是因时间、地域、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依次展现三次“听雨”画面,将一生悲欢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传达出少年时候,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醉生梦死,“不知愁滋味”的青春年华。
第二幅画:“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映现出壮年时期,一腔旅恨、万种离愁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第三幅画:“而今听雨”是一幅显示他当下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表现其处境之萧索,心际之凄凉。
雨的急缓、节奏的快慢、声音的大小,和听雨人的情绪、脾性、欣赏认知能力相契合的。
我也喜欢听雨。
小时候,我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跪在炕上,趴在窗台透过玻璃看院子、看前方的山、再把视线抬高看天空。终于有一天,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场雨。
春雨就像是娇羞的小姑娘。它从天上下来,轻轻地落地,不声不响地,不会惊醒你甜蜜的梦。我该睡觉就睡觉,该做梦就做梦,春雨什么时候来的我一点也不知道。早晨起床,我趴在窗台上看院子湿漉漉的,前方的山像洗澡了一样,天空带上了云彩假面具,透过窗缝闻到了空气的清新。我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清新和娴静。我和妹妹说,你说话慢声细雨的,笑是浅浅的,走路轻轻的,和人说话总是腼腆脸红,和春雨一样不讨人嫌弃。妹妹红着脸,微笑着把头扭过去。
夏天的雨像小青年。它活蹦乱跳的,有时来势汹凶、放荡不羁,有时蹑手蹑脚的给你一个惊喜,有时电闪雷鸣、声势浩荡,给你个措手不及。我多次在睡梦中被夏雨惊醒。雷声顺着窗缝钻进屋来,闪电透过玻璃跑进来,雨点忽大忽小、或急或缓地敲打着门窗,交响乐填补了你的梦的空白。我说我的孙子和外孙子,你俩总是热血沸腾、壮志满怀,有委屈直言不讳地讲,有爱就大声说出来,真像那夏雨。他俩哈哈大笑说:夏天燥热,动植物万分焦渴,我俩就是及时雨。
秋雨就像中年男女。庄稼成熟了,果实饱满了,不那么需要雨了,可是,秋雨动不动地还给你来一场,有时来一阵急的,有时还连雨,惹人厌烦。现在的中年男女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大,身体吃不消,还闹个受累不讨好。我和姑娘、儿子说:孩子们大了,放开点,给他们一些自主的权利和自由,再像他们小时候那样唠唠叨叨的,会有反感的,弄不好的话双方都不愉快。我还和他(她)们说:老人有老人的生活习惯,不要用你们的思想意志强加给老人,那样会都不开心。我指着外面的秋雨说:你们就像那秋雨,受累不讨好。姑娘和儿子苦笑着看着我,陷入沉思。
冬天的雨是凝固的,它就像老人。雪花白,老人的须发白;雪花凉,多数老人怕凉;雪花飞舞,老人思绪万千;雪花落地无声,老人寂寞孤独。
我听春天的雨,想起我的少年时;我听夏天的雨,想着我参加工作时;我听秋天的雨,想起我为子女学习和工作操心、为照顾父母忙累得不可开交;我听冬天凝固的雨,感受人生“辛勤好似蚕成茧,茧老成丝蚕命休”的悲凉。
可是,我又一想:人不要过度地回忆过去,也不要“杞人忧天”那样想着未来,心情舒畅地活好当下,这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我看到孩子们收集雪花堆雪人的快乐,还看到雪压住灰尘后的空气清新,特别是农民们指着大雪喊着“瑞雪兆丰年”时,心里想着老年人的生命价值还是有意义的。
老年人好想事情,那么,多往知足方面想就会快乐的。想我这一生,虽然说是“官不成,命不就”,但是,我身体健康,退休工资花不了,儿女工作顺利,孙子和外孙子不抽烟、不喝酒、不扯闲的,尽其所能专心学习,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时值三九,我希望再次听到凝固的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