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魏智渊老师的《儿童问题三十讲》时,发现他多次强调故事在儿童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性,我特别认可,也曾特别认真地实践过,因为我本人就是被故事滋养过的人。看完此书,还有部分需要我继续学习与借鉴的内容记录下来。
小学低、中、高三段的阅读课程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一段阅读课程的重点是意义加识字,是为学生的自动化阅读做准备。中段阅读课程的特点是共读加海量阅读,是塑造自动化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高段阅读课程的特点是经典加广谱加文言,是利用自动化阅读的成果深入塑造学生的思维。
在第一段,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可以进行长文挑战。这可以在一年级下学期进行,甚至可以更早。他建议老师们选择与学生心智结构相对应的、容易打动学生的优质故事,让他们大声朗读。当然,一开始可以选择短小的故事或者故事中的部分,例如可以把绘本故事的文字打印出来,让他们挑战朗读,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和长度。
笔者建议一到二年级可以挑战30篇左右的长文,你会发现学生的识字量会突然大增,这就是非常健康的自然识字,学习非常高效。
到四年级,有一个课程叫“在农历的天空下”,每天一首古诗词,这就是古文学习的开端。接下来是《世说新语》的学习,再接下来是《三国志》的学习。我们学习文言文,除了保持足够的输入量外,还有两个特征:一是更强调整体理解而不是对字词或语法的精确聚焦。绘本最突出的特征是适合儿童,尤其是幼儿阅读的故事。绘本作为故事,在潜意识中起到疏导儿童焦虑、解决儿童问题、引导儿童方向的作用。换句话说,以故事为本质特征的绘本就像儿童的精神奶粉,均衡的作用于儿童的精神发育,同时促进儿童的认知、道德、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化水平。所以,对绘本来说,故事才是伟大的。
绘本阅读的关键是让故事活起来,绘本教学的关键也是让故事活起来。故事对于儿童精神成长的意义,就像母乳对于儿童身体发育的意义,是全面而深入的。故事是最好的人格教育,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指引着儿童,让他们潜意识里明白人应该如何生活,倘若没有故事,儿童的生活一定是自我中心的,一定是鸡零狗碎的,一定充满了世俗的平庸与算计,最后成为一个无趣的人。
每一位儿童都需要许多属于他的童话,因为在现实世界里,儿童生活的领域过于狭窄,精神世界过于贫瘠。如果儿童缺乏足够的故事,只有喋喋不休的说教,功利主义的诱导,做不完的试卷,那么儿童何以幸福的长大,勇敢的度过此生?所以,儿童需要故事,把故事赠予儿童,就是赠予儿童最好的礼物,而这是我们老师和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