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二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译文】
新律法还没有对外发布,商鞅担心秦国百姓不相信。于是在秦国国都南门立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勇力者,将其搬到北门就赏10金。百姓觉得其中有问题,都一边观望。卫鞅又说:“能搬到北门的赏50金。”有一个人终于动心,将木头搬到北门。卫鞅立即给了他50金。随后,下令开始变法。
【背景解析】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商鞅曾经在魏国这家百年老牌民营企业,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生。然而我们的魏老板不识货,没有重用他。就这样纵使商鞅有惊天伟业之才,在魏国企业也难以一展抱负。所以商鞅看不到希望,于是便果断辞去魏国工作,跳槽去其他地方寻找工作。当时有另外一家民营企业-----大秦,他们的秦老板对外广发招贤令,急需一位富有才华和实践能力的年轻人来公司担任总经理。
于是商鞅同学拖着行李,带着简历来大秦企业面试。经过多轮面试,秦老板最终确定,商鞅同学就是他要找的人,于是便让他担任企业总经理,自己在背后全力支持他对公司的改革。
在没来大秦企业之前,商鞅同学对它做过调查分析,现在确实觉得秦国这个企业就是自己施展抱负的最佳场地。他心里暗暗发誓,不会辜负秦老板对他的信任,同时还要将自己毕生所学都献给大秦。
作为大秦民营企业总设计师兼执行经理,又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新官上任,该如何顺利开展工作呢?这难不倒他。
1、大事难事,先从小事入手
秦老板赋予商鞅权力后,商鞅便马不停蹄组织人马开始开展工作,首先确定总的革命方针和行动纲领。总的目标是富国强兵、开展海外市场,为129年后垄断国际市场做准备。具体工作安排是这样,比如政治上,改革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等等。虽然这些都是具体事情,但是如果他直接颁布大干,很可能夭折。因为其一,他虽然获得了秦老板的支持,但是在大秦企业里面,他没有任何的群众基础。其二,这些具体的政策,有很大一部分是触及原有贵族官僚集团的利益,他们会反对。
所以他把相关政策制定好,但并没有急于对外公布,而是明白大事难事先从小事入手的道理。先打开局面,然后逐步推进。
徙木立信是小事,这个容易办成,一来能够在群众中,建立威信;二来树立言出必行的形象IP;三来可以减少后期工作的阻力;四来还可以调整进度,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蚕食;
2、不讲道理,讲利益
我们处在人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利益交换的关系,让别人看不到你能为对方带来多少利益,只是跟别人讲道理,画大饼,没用,他迟早会离开你。而变法改革的基础就是要彼此信任。信任的前提是能给对方提供利益,但是变法改革一时半会不仅不能给大秦企业高层提供利益还会掠夺他们原有的利益,所以没办法得到他们的支持,那只能先走进群众路线,获得他们的支持。但是群众路线,变法也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利益,只好采用低成本的方式获取信任,然后再初步建立个人信任标签。怎么办?先弄一根大木头,谁能从南门搬到北门,当场给你10万元现金。
世上有两种事情最吸引人,一种是性爱,一种是金钱和权力。我们商鞅同学要想吸引更多粉丝,段然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伤风败俗的事情,那么他只好拿钱砸,用极其简单的事情拿超乎常规价对外宣传。周围的人听说后,都会不知觉过来看戏,看这位新领导葫芦里卖什么药。所以商鞅只有通过这种新奇的方式来构建自己言出必行的形象IP。
3、在可控范围,做试点实验
材料中,徙木立信的地点,是大秦企业的总部栎阳的南门。商鞅选择以这个地方作为试点,其实就是选对了一个主场。
从权力的角度来看。大秦企业总部,是秦老板权力控制最强悍的地方,也是大秦企业员工对大秦相比较信任的地方。做什么事情都方便。这也是为徙木立信,变法改革提供一个绝佳场所。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大秦总部进行变法改革,基础相对好点,哪怕中间环节突然出了问题也可以及时控制。如果在总部进行试点,有效果后,就可以向其他地方推广,这样也算比较稳妥。
【启发】
第一,大事难事先做小事,通过小事情来建立威信,逐步推动事情进度。
第二,发现谁是你能够利用的人,通过利益抓住一波可利用的人
第三,在自己可控制的范围内,做试点实验便于控制。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首发公众号:【鉴史悟道】
和20万读书好友互动、交流、学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