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  手机里的世界很快   书本里的时光很慢

        手机里的世界很快

    书本里的时光很慢                         

      ——AI背景下读书的意义

        8.7班    刘子萱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据统计,我们每天刷短视频的平均时长超过2小时。在这些碎片时间里,我们看过搞笑段子、追过热点短剧,可关掉屏幕后,真正留在记忆里的内容又有多少呢?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个既熟悉又值得深思的话题——智能时代下,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奇妙差异?刷短视频时,我们常常哈哈一笑,转眼就忘记内容;但阅读小说时,那些细腻的文字就像神奇的魔法,能在脑海中勾勒出鲜活的世界。比如翻开《哈利·波特》,会动的画像仿佛在眼前闪烁;读《草房子》时,桑桑的草帽下藏着的童真与成长,甚至能让我们“看见”霍格沃茨的城堡尖顶,“闻到”油麻地沁人心脾的青草香。科学研究表明,阅读长文字就像为大脑进行一场耐力训练,能让我们的思维更敏锐,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善于深度思考。   

        当我们遇到难题,第一反应往往是拿起手机搜索答案。但那些秒出的答案,就像快餐食品,看似便捷却缺少营养,常常让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翻开《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跟随科学家的脚步,亲历观察与实验的全过程;阅读《昆虫记》,仿佛看到法布尔耗费十年光阴,蹲守在草丛间,只为记录蜜蜂振翅的轨迹。这种“观察—思考—验证”的科学思维,就像游戏里珍贵的隐藏关卡,一旦解锁,不仅能让我们在写作文时妙笔生花,更能在解难题时打开全新思路。   

      生活中难免会有迷茫和沮丧的时刻。当我们被作业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或是与朋友闹矛盾时,刷再多搞笑视频,内心依然可能感到空虚。但书本永远是最温暖的陪伴。还记得我物理考试失利那天,随手翻开《老人与海》,当“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跃入眼帘时,仿佛有束光照亮了心底的阴霾。那些温暖的文字,就像挚友的拥抱,默默陪我们穿越情绪的寒冬。   

        如今,AI绘画能瞬间生成精美作品,机器人可以战胜顶级棋手,智能工具日新月异。但有一样东西,是冰冷的代码永远无法替代的——那就是文字承载的人类情感。林徽因在书中写道:“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字里行间的温柔与洒脱,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是任何智能程序都无法精准复刻的。因为文字不仅是符号,更是人类灵魂的回声。   

        同学们,手机像一扇快速旋转的万花筒,让我们窥见世界的万千精彩;而书本则是一颗深埋心底的种子,等待我们用思考和感悟浇灌,最终生长出属于自己的浩瀚宇宙。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代,读书不是过时的选择,而是一场对抗浮躁的修行,能让我们在快节奏中找到沉淀的力量,在变化中守住智慧的根基。   

        下一次,当手机的提示音响起时,不妨先翻开一本书。也许下一页,就能遇见比屏幕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