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主帅可以被夺取,但一个人的志向不可以被夺走。”
钱穆先生说志向的决定权在自己而非外在,所以一个人只要坚守其志愿,则无人能够夺走。用在求学问也是如此,凡事因为外因导致放弃求学的,其本质还是自己已经没有求学的志向了。
李泽厚先生引用“可夺者所主在人,不可夺者所住在己。”并举出梁漱溟先生的事迹,现摘抄如下:
梁漱溟在批孔高潮中,以此句抵挡不可一世的帝王权势与“群众”狂潮,不愧为身体力行的孔学门徒……
稻盛和夫先生提出“以心为基础的经营”,表达心与心的坦诚对待之外,还有一层含义是企业有坚守的经营理念,所谓“不忘初心”,企业从经营理念开始,到经营理念结束,始终坚守贯彻经营理念,这就是稻盛和夫及其创办的企业的“志”。稻盛和夫在重要决策的时候都会内省自问,“这样做是否符合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否对社会有所裨益”,作为自己决策的重要依据。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孔子说:“如果富贵是可以通过正当方式努力获得的,那么即使做一个车夫这样的工作我也愿意。如果富贵不是通过正当手段可以获取的,那么我就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
钱穆先生从命和道的角度理解,如果可求,即意味着符合道,则虽低贱的职位也不推却。如果不可求,即意味着不合乎道,那么就不去强求,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李泽厚先生很直白地理解,发财带有偶然性,并非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实现的,这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趣的是,李先生又举了反面的例子,不像做学问、做人,只要自己努力坚持,总会有所成就。
我以为:李先生用自身体会告诫后学者,做学问做人只要努力定会有所成。
稻盛和夫先生说经营有“王道”和“霸道”之分,王道是以正当手段竞争,霸道是以权谋和不正当方式经营。企业暴露出来的丑闻和造假,就是按照霸道思想经营的恶果。而稻盛先生要求他的企业将“顾客至上主义”贯彻到底,这就是王道经营的姿态。也是心安理得、满心欢喜获取利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