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因为上晚自习,错过了朱老师的精彩分享。但我都看了书友们的简书,一致给予朱老师分享好评,所以今晚即使身体不太舒服,我也要按时参加朱老师的读书分享活动。
看到《家庭的觉醒》,我就有疑惑了。《家庭的觉醒》和《父母的觉醒》到底有什么区别?作者写了《父母觉醒》,为啥还要写《家庭的觉醒》?因为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从书名不难得知,它是有关家庭教育类的书籍。
我们都知道,目前对于父母来说,家庭教育是一项艰巨但有价值的任务和难题。每次一提到家庭教育,90%的父母都是血压飙升、头疼欲裂。
因为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按照他们所希望的路线走,一旦孩子们偏离了父母所规划的路线,父母就开始炸了,一系列的焦虑和恐慌和无奈就席卷而来。今晚朱老师分享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家庭教育核心其实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和觉醒。
朱老师从新的觉醒、教养的迷思、恐惧来源、觉醒式的教养法四个方面给我们讲解了这本书。
“自我”与“真我”
当朱老师讲到父母的“自我与“真我”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在与两个孩子相处中,就是那种易冲动而的对孩子大声咆哮的“自我”,只有晚上写文章时或看着熟睡的孩子时,才是“真我”。
听着朱老师的分享,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昨晚,我在卫生间给闺女洗鞋子,儿子悄悄地跑到卫生间,小声地对我说:“妈妈,刚才俺姐姐问我烦不烦咱妈妈?俺姐说她有点烦你。”
我听了心理咯噔一下,说实话,当时心有点痛。想着自己平时对闺女的爱并不少,我那么爱她,她竟然烦我。当时我一句话没有说,还是默默地给闺女刷鞋子。但我一定得找个时间和闺女沟通下。
正好今晚有读书分享,我闺女依偎在我身旁,和我一起听,我找准时机问她这个事,她不敢看我,委屈地说:“谁让你最爱唠叨我?”
这时,我又明白了朱老师所讲到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成熟。
想想自己,我也会抱怨闺女的不足,怎么就不允许孩子说我的问题呢?确实自己最爱唠叨闺女,有家务活也最爱指派她来干。久而久之,她出现这样的抱怨也很正常啊!
孩子天生是觉醒的,我们作为父母,不应该试图改变他们,而是让他们保持自己的天性。
教养的迷思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父母最大的恐惧是感到自己无用、失去对孩子的控制权、平凡和短缺的恐惧。
我们常常被一些误区所误导,如:教养都是为了孩子,成功的孩子总在前面,孩子有好坏之分,好家长是天生的,有爱就是好家长,父母的使命是培养快乐的孩子,家长要控制一切。然而,真正的教育应该以父母自我成长为核心,把爱理解为全面地看见、接受且尊重他人,认识到我们真正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情绪和反应。
觉醒式的教养
要改变教育方式,我们可以:从期待转向投入,从无心的反应转向有心的陪伴,从混乱转向平静,从有角色转向无角色,从情绪转向感受,从干涉束缚转向独立自主,从批判转向共情,从纪律转向开明的规矩。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不再把家庭教育看作战场,而是一张谈判桌。
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自己在不断的成长和觉醒。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不敢剖开自己的内心,不敢面对自己的恐惧。我们最应该学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出理智的反应,以更成熟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不忘初心,家庭的觉醒,从我做起。
谢谢感冒着的朱老师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