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重新定义公关——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的多维解读
今天继续回顾学习《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今天的内容重点是华与华的重新定义公关。
一、核心理解
华与华提出的"公关是企业的社会服务产品"颠覆了传统公关理念——它不只是危机处理或形象修复,而是企业为社会免费提供的一项长期性服务,是解决社会问题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一观点将公关从简单的"关系维护"提升为"价值创造",让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自然融合。
二、社会学视角: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再定位
企业嵌入社会系统社会学视角下,企业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需与其他系统(公众、政府、媒体)形成良性互动。传统公关多为事后修补,而华与华的定义是主动在系统中嵌入"公共服务功能",使企业天然具备社会价值。
案例印证:360互联网安全大会不仅是企业活动,更是行业与社会共享的公共平台,强化了整个行业的安全意识。
社会资本的累积公关产品是企业在社会资本层面的长期投资,通过公益性、开放性、共享性积累信任。这种信任在危机时刻能成为有效缓冲器。
结构性互惠企业提供社会服务,社会回馈信任与支持,形成互惠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长期的社会交换。
三、哲学视角:价值与伦理的自觉
从功利主义到德性伦理传统公关以"避免损失、恢复利润"为目的,属功利主义思维。华与华的观点更接近德性伦理——做正确的事,而非仅做有利的事。
企业的社会服务产品不是为危机准备的应急策略,而是企业伦理的日常体现。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引用《论语》表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是一种道德勇气。哲学层面,这体现了"诚"的价值观:对外诚实,对内自省。
道法自然与长远之道不急于在舆论中辩解,而是回归内功修炼,这与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一脉相承——顺应社会运行规律,避免逆势而为,以长期价值战胜短期波动。
四、心理学视角:信任、认知与行为
信任修复机制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的修复更依赖一致性行为而非口头解释。华与华的公关观让企业平时就积累正面印象,使公众在危机中更愿意给予宽容。
认知偏差的运用
沉默效应:危机中选择沉默,避免引发公众"防御性归因"或"反向心理反应"。
峰终效应:公众更易记住品牌长期稳定贡献中的"高峰时刻",而非单次危机细节。
心理安全感的建立当企业持续提供对社会有益的公关产品时,公众会将其视为"心理安全型品牌",遇到问题时更容易获得二次信任。
五、我的个人思考
理念转变的意义将公关视为社会服务产品,要求企业从起步就把"解决社会问题"纳入业务设计。这不仅是营销策略升级,更是企业定位的根本转变。
对个人的启发
做事要在平时积累"社会信用",而非出事才救火。
与其危机中疲于应对,不如平时就建立可持续的价值输出体系。
处理外部冲突时,不急于争辩,让行动先说话。
对企业战略的反思公关产品不是额外负担,而是与主营业务协同的战略资产。真正的竞争优势,不只是产品好,还需社会好感与道德背书。
六、总结
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华与华"重新定义公关"的意义在于:
它让企业与社会形成长期互惠结构(社会学);
它建立在道德自觉与长期主义价值观之上(哲学);
它符合人类信任、认知和行为的心理规律(心理学)。
当企业在战略、责任、公关三个层面都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时,其核心竞争力将远超同行。这不仅是企业经营的智慧,也是面对复杂世界的一种从容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