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利用了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读完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累计阅读时长6小时42分。
这本书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小说,阐述了自己在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前一位进步青年的成长历程。书中的主人公是阿廖沙,这一世界经典文学形象,长久地留在人们心田并始终激励着人们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阿廖沙在幼小的童年时期就相继失去因病而撒手人寰的父亲母亲,不得已寄人篱下,住在外祖父母那里,看够了舅舅们对他的冷眼相看,尝遍了人间疾苦。少年时期从11岁开始就外出做学徒打工养活自己,接触到了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各种奇葩的人,内心的苦楚,心酸,无助,五味杂陈,这些人生历练,却没有打倒这位心之向阳的少年。到了青年,他愈发真实地看到了社会动荡、百姓疾苦和当政者的嘴脸,逐渐激发了自己的青春激情,深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阿廖沙在苦难中长大,之所以没有被混浊的历史潮流所吞没,反而逆流而上,成长为一个有志青年,这在于他心里有一盏明亮的灯塔,一步步指引着他做一个正直、善良、博爱之人,这个灯塔就是书籍。
1.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
阿廖沙从未上过学,在阿廖沙的童年时期,对他影响最多的,成为他文学之路上的启蒙者的人应该是他外祖父。虽然外祖父是个脾气暴躁,吝啬的人,也经常动不动就鞭打阿廖沙,但是在他一有空,心情好的时候,总是拎着幼小的他认字学习。在这期间,有限的书本为阿廖沙开启了一个小小的光明世界。
2.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
从11岁开始,阿廖沙就进入社会,赚钱养活自己了。他曾经在鞋店当学徒,在船上当搬运工,在面包店当时师傅助手,在圣像作坊当学徒。工作又脏又累又苦,但是阿廖沙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如饥似渴地找书读。
这个时期,对他帮助最多的是他外祖母妹妹的儿子,这个善良正义的主人。阿廖沙在他家做保姆,身为建筑师画图工作的主人,经常避开媳妇和老娘刻薄的嘴脸,偷偷拿书给阿廖沙阅读,还自掏腰包自助他买书看。
另一个对他帮助很多的就是裁缝店的老婆。她是一个充满知识的女性,纯洁,高尚,毫不吝啬地借书给阿廖沙看。
而其他吝啬的主人们就不同了,主人们怕浪费蜡烛,晚上不让阿廖沙点灯,都把蜡烛拿到寝室里去了。阿廖沙也没有钱买蜡烛,便偷偷把蜡盘上的蜡油搜集起来,装在一只沙丁鱼罐头盒里,再加上一点长明灯的油,用棉线做成灯芯,便有了一盏烟气腾腾的灯。
当他翻动一页书的时候,那昏红的火头就摇晃不定,好像要熄灭的样子。灯芯常常滑进燃得很难闻的蜡油里;油烟熏痛他的眼睛。但这一切不便,都在看图片读说明的快乐中消失了。
这些图片在阿廖沙的眼前展开了一个一天天扩大起来的世界:这里有梦一般的城市,有高山和美丽的海滨。一幅美妙的生活画卷在他眼前展现开来。他从图片的说明上知道了布拉格、伦敦、巴黎那些地方的街道上并没有坑洼和垃圾堆,有的只是笔直宽阔的马路,房子和教堂也是另一种样子……
同时,书籍使他看到了一种别样的生活,一种刺激人们、使人们去干大事业的强烈的感情和愿望。
那段时间阿廖沙对书籍好像一个酒徒对酒一般,变成不可一日无书了。只要一有书看,他的心境就会变好,精神就振作,干活也利索,因为他心里有了目标:早些把活干完了,就可以多剩一点时间来看书。
阿廖沙过着苦恼寂寞的生活,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能把一切痛苦忘掉。因为这些书使他在心中萌生了一种坚定的信心:在这大地上他并不是孤独的,所以他决不会走投无路。
3.青年时期的读书经历。
转眼间,阿廖沙长到了16岁,阿廖沙逃离了那些无知的麻木的人们,来到了大学生群中,想要通过考试走进大学校园,从他们那里,阿廖沙读到了更多的经典名著,仿佛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阿廖沙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他的社会历练就是他上过的最好的大学。
跟大学生们在一起,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他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上进,奋发,快乐,思想感悟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他要投身于革命事业,与众多的青年大学生们一起,为社会底层疾苦的老百姓争取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