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之四十-四十四》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守孝三年的原因原来是父母生我们下来,三岁前都要父母抱,三年后学会走路了,才慢慢不需要父母抱,古代守孝三年就是出自于此,算是长见识了。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古代对的礼要求是上层社会的事情,上层用礼要求与约束自己,才能去管理好下边的人,让下边的人以礼行事,并以上层人士为榜样。“上梁不正下梁歪”应该也是解释上层社会的礼数问题。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这应该也是处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一是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二是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三是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一步步的约束与要求,也是孔夫子对处于上层价级士大夫的礼的要求。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这不就是兄弟俩人找闹的画面么,可“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被后人曲解,听了解读才知道这段句的原意,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也如此,和好朋友打闹开玩笑,说几句狠话反而显得更为亲近、祥和快乐。这也许是孔夫子最为接近日常生活的描述了,记录《论语》被后人过度严谨的理解,成了一句有点骂人的话了。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欲速则不达”也可以理解为“躁进”。反省一下自己的状态,其实在工作中就是过于急于求成,抑制不住欲望、内心太躁动,所以很难真正的工作做好,常常都是流于表面的想法,便开始不顾后果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