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对应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
如果谈到感受这个词语,我们在生活中当中有没有经常去察觉自己的感受。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开心、不开心、愿意、不愿意、痛苦等等,我相信,这样的感受你都拥有,只是我们并未察觉而已。
当你和他人因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时,我们选择了命令、要挟的方式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但是一样会看到,效果并不好,甚至对方会和自己直接对抗起来。进而变成了矛盾,小事情也会发展成大事情。原因是我们只是去想要改变,但是却忽视了我们内心的感受,忽视了对方的感受。
当你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不一致,孩子按照TA认为的想法做事情时,和你的观念相冲突了,我们也会经常用命令的方式让孩子必须按照我们说的去做,我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也更是没有去认识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说是忽视了感受,所以才导致事情恶化呢?
我们作为人,本身就拥有高级的心理活动,而事和物之于在自己来说,一定会触发自己心灵的关口,给我们一定的感受。我们面对这个更加物质、看似冰冷的世界,更多地选择了冰冷的方式,按照指示、按照要求去行事。别人要求我们做什么,做这件事有什么标准,怎样就是合格、优秀。因此我们对待世界时、对待他人时也默认地选择了这种冰冷的方式,我们使用命令、使用威胁一起来达到个人想要达到的目的。
比如孩子行动比较慢,但是我们个人需要紧急处理一些事情,需要带着还很小的孩子一起出门,不能将TA自己留在家中,所以我们就会赶紧催TA:赶紧吃饭,赶紧吃饭,怎么吃饭这么墨迹呢?就不能大口大口吃饭吗?但是,也许,孩子是因为生理上的成长还没有达到快速,也许TA本身就喜欢慢慢地做事情,这是TA对待事情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感受美食,感受世界。也许还有其他的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我们来看,我们只考虑了自己需要有事情赶紧出门,但是不会从心理层面考虑。如果我们告诉孩子:“自己需要有紧急的事情处理,是否可以稍微加快一些速度?”类似这样的语言中,把我们的心理层面告诉孩子,孩子也是人,即便TA很小,没办法理解那么透彻,但是孩子都懂,TA会自动选择做一个理解自己父母的人,而不是被要求按照父母的做法去做,或者被批评,被嫌弃。
到底去表达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作用呢?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刚刚我们所说的都是亲情、关系层面的。那么工作方面,作者也给出了很好的例子,在这所医院的管理中,因为表达了自己对于项目的感受,而让本被拒绝的项目转为大力支持。这种感受的表达其实是一种示弱,因此作者也强调说,适当时候的示弱也是一种解决冲突的办法。想想自己平时和伴侣,和朋友之间,和亲人之间的适当的示弱,不逞强,不要觉得自己那么强大的时候,反而关系更加协调。
但是在表达感受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的区别。
他们的区别在于:1.表达意思不同。
想法:是指考虑办法,设法;意见,看法;有时表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感受:为受到(影响),接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2.针对不同
想法:不但指对事物的观点,并且着重指自己的见解。
感受:通常指自身心的想法。
通过这两个方便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感受更多的是个人角度出发,外界事物对于自身的影响。但是想法则是自身内部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反馈。
感受:由外向内的。而想法是由内向外的。
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容易混淆感受和想法的词语。比如:觉得,具体是什么,还需要看具体语境。觉得+评判性的形容词,则一般是想法。如果觉得+自身的一种心情类词语,则是感受。
作者还介绍了很多关于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包括我们的需要被满足和未被满足时的感受,都可以帮助我们来更好地表达。
当然,本小节也是重在我们去察觉感受,更是引导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如果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感受,又会有谁重视自己的感受呢?另一方面,我们的感受表达,也是促进他们主动理解我们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会使得我们的沟通更加顺畅。
上一次,我们对于观察做了练习,这次同样有一些鉴别我们是否学会表达、鉴别正确表达方式的练习,你们可以选对几个呢?
期待我们的理论继续和生活相融合。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