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上海举行了学习共同体论坛,我在网络的另一端断断续续大约看了两周的时间。
初次接触学习共同体是田校长推荐的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和《教师的挑战》。看完之后在脑海中朦朦胧胧的有了这样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意识,但是具体如何操作,还是有些不太明晰。听了这次论坛,感觉自己非常庆幸,没有错过这样一场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具体指导的论坛。
(一)缘起
对学习共同体的关注是由于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学生越到中高年级,你会发现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眼里没有了求知的光芒,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中等生,甚至学困生;学生在校园寻衅滋事,引发校园欺凌......面对这些问题,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因为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往往是治标不治本,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
看到有位老师讲,他说现在的孩子不是讨厌学习,是讨厌学习的方式。一针见血。
我们现在学习的内容已经是高度压缩的知识,学习的方式还停留在学生个体的接受式学习。学习本来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佐藤学教授也提到学习的本质是对话,与自己、教材、同伴、教师......
通过上图,我们看到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会有不同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为了教学进度,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操作无异于本末倒置。因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渐渐地被消磨殆尽,厌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学习共同体边应运而生。
(二)操作
学习共同体是将学生、教材、教师通过倾听、串联、反刍等方式联系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使学习变为一种对话性质的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1.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培养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第一步。上个学习我在班里进行了倾听的培养尝试,首先是同桌两个人之间学会说“悄悄话”。就是简单的同桌两人互相检查课下注释,规定:音量要小,小到只等同桌两人听见。其次是小组内四人前后围坐,讨论问题,依次发表观点,说完后再针对不同点进行讨论。规定:四人尽量靠近,声音让本组内能听到,别的组听不到。期间我会在班内巡视,如果有的小组声音过高,我会发出警示。,
经过几节课的试验之后,我发现学生的交流可以说是轻声细语,没有了之前的人声鼎沸,看到很多同学在认真的屏住呼吸听别的同学的发言,置身于那样的课堂氛围当中,我甚至都有点感动,这才是学习本来的样子,每个同学都在努力向他人表达自己,同时也努力学习他人。临近期末,没有再做其他的尝试,但是从期末学生的状态来看,效果还是很令人欣慰的,他们上课的状态比以前饱满了,我想,学习共同体的魅力正在于此: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从内心里爱上学习。
2.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倾听者也是串联者。
教师要学会将学生的发言进行串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串联:
将学生的发言与课本进行串联,如:你的回答是从课本上哪里发现的?
将学生的发言与他(她)自己之前的发言进行串联,如:你的回答与之前的发言有哪些不同?
将学生的发言与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串联,如:前面同学的发言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通过纵向和横向串联将伙伴学习引向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刍,将浅表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
开学后将进行尝试~
3.学习单
学习共同体需要三单,具体为课前预习单、课上学习单、课后作业单。我们来看一下学习共同体的三单是怎么设计的
以上是听了论坛之后的整理和小结,开学后将会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