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今天和先生一起去吃山东的饺子,各点了一份韭菜鸡蛋与猪肉大葱。
这块只有这一家饺子馆,生意是极好的。随便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不一会。一碗冒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就被端了出来。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韭菜鸡蛋的味道。瞬间觉得肚子里的蛔虫开始了运动。
忍不住开始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充足的鸡蛋,成块成块的与韭菜被裹在一起,可是说这是世界最好吃的饺子。
由于是手动饺子,自己活面擀皮面皮吃起来特别好吃,超级有嚼劲。
如果要是打分,我会打90分,虽然经常吃饺子,但是总觉得韭菜鸡蛋饺子是百吃不厌。
在饺子馆的一面墙上,有份饺子的由来,饺子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东汉南阳涅阳人张仲景发明,最初作为药用治疗冻疮,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多处称为“扁食”,看到这里忍不住笑了,我们老家都把饺子称为扁食。
因为老家的饺子看起来不像耳朵,就像只是两张皮按到了一起,很扁,皮子也好大。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弟弟都说想吃饺子,他说的饺子是像袋装小耳朵似的饺子,小巧玲珑,一口可以吃一个。
而母亲包的饺子,总是很大。家里五口人,经常是母亲一个人忙活,还在看个铺子,没人帮忙,所以母亲总是把饺子皮擀的特别大,这样包起来很省时间。
小时候总是不理解,总觉得母亲包的饺子不好吃,皮又大又厚,不像小耳朵似的可以一口吃一个。
每次吃饺子,都是用筷子把碗里的饺子往嘴里扒拉,吃到最后就只剩一张饺子皮,没有了韭菜馅的饺子,极其不好吃。所以总被弟弟称为扁食。
个头都超市里的饺子两个般大小。
有一年的冬至,那时我跟随奶奶读书。中午放学后,推门便看到奶奶坐在厨房里,两手推着擀面杖来回擀饺子皮。
旁边放着的是一个个整齐小巧的饺子。沾着少许的面粉,排列的整整齐齐,像是整装待发的士兵。
我问奶奶:怎么包的这么小巧,这样很费时间的。
奶奶却不急不燥的说:饺子越小越好吃,再说就我们两个人,也包不了几个,一会也就包好了。
那是我吃的最小又最好吃的饺子,不是被弟弟称为扁食的饺子。
可是真正出来工作以后,吃饺子的次数可以数的过来,但是真正动手自己去做的却不到三次。
去年,当我不满足饭馆里的饺子时,我特意去超市买了一把韭菜和一些鸡蛋,打算自己做一份美味的韭菜饺子。
婚后第一次动手活面,还特意请教了老妈,打了半个小时的视频。才算是完成了活面和调韭菜馅的准备。
结果是辛苦忙活两个小时,吃饭却用十分钟解决,先生总觉得包饺子是一件特别大的工程,害怕麻烦,每次想吃饺子只能到饭馆里吃。
但是如今的饺子,却也吃不出儿时的那种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