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是善,封闭是恶。自恋和依恋,并不仅仅只是情感问题,更是教人看清链接的真正意义,也给人带来身心分离或者身心合一。所谓链接,就是和外部世界保持链接,让头脑和身体保持链接。
原文1:如果外部世界是充满敌意的,是“它”的世界,那“我”就会倾向于控制一切,并陷入自恋;但如果外部世界是基本善意的,是“你”的世界,那“我”就会放下控制,把“我”交付给“你”,这就是依恋。
自恋是封闭的,生命力锁在内部,依恋是开放的,主动将自己的生命力投向外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保持链接。
“它”的世界和“你”的世界的区别,就在于外部世界在感觉中是善意的还是充满敌意的。
原文2:自恋和依恋不仅仅是情感的事情,也是伟大的隐喻。婴儿依恋妈妈,孩子依恋大人,成年情侣依恋彼此,这都是在皈依“你”的世界,“我”之外的世界是何等丰富宽广,而自恋的世界何等孤独狭窄。
自恋是将自己的生命力锁死在小小的个人世界中,依恋可以让生命力自由伸展。
原文3:我们陷入自恋和控制中,是为了防御外部世界的敌意的“它”,这时我们还需要看到我们内在也住着一个“它”。在“它”之世界,我们会切断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选择封闭。
当无法从外部世界获得安全感时,就会封闭自己,害怕失控。而当外部世界有一个善意的“你”,不管“我”变成怎样,都会包容“我”、接纳“我”时,那么“我”就不会害怕失控,愿意敞开自己。
原文4:自恋和依恋还会带来身心分离和身心合一。当我们想切断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时,会切断头脑和身体的联系;而当我们愿意和外部世界保持链接时,也会保持头脑和身体的天然链接。
自恋会带来封闭,封闭会切断和外部的联系,切断头脑和身体的联系。依恋会带来链接,保持与外部的联系,保持头脑和身体的天然链接。
“听话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父母的自恋和控制,孩子的生命力没有得到伸展,身体与头脑的联系切断,就像是自己一个人长大的。
依恋是源自于对外部世界的信任,认为外部世界总体上是善意的,我是受欢迎的,这样才会乐于与外部世界建立链接。
每学习一篇文章,我的内心就变得柔软一分,对外部的世界、对他人也多一分信任,这也是在与外部世界建立链接。
金句:
1、“我”并不希望控制一切,那太孤独了,而是希望“我”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善意的“你”存在;可我更惧怕的是,在“我”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敌意的“它”在那里。
2、链接是善,封闭是恶。
3、当外部世界友好时,生命体会选择繁衍;当外部世界恶劣时,生命体会追求永生,也就是彻底的封闭。(《超体》)
4、一个人对爱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参考资料: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栏——情感:自恋与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