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持》——你被数字媒介劫持了吗?(4/8)

第五章 从数字原住民到数字儿童

      现如今,我们必须承认数字媒介在全球化的焦虑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纪大的人,或者说数字原住民或数字移民,都会被数字媒介所影响,在第五章中,作者带我们一起讨论数字媒介与游戏、学习和创造性的密切关系。

      作者讲述了弗朗科和利亚姆这两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两位小男孩都因游戏成瘾造成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弗朗科和利亚姆的案例中,家长对游戏的误解或者无知是普遍的:很多家长抱着完全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觉得数字媒介可以很有效而且无害地帮助他们养育小孩,可以用来吸引、奖励,或者安抚小孩。很多家长甚至坚定地认为数字媒介包括游戏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可以改善孩子的反应速度、工作记忆和学习能力。但很明显,网络成瘾对孩子的精神健康、学习能力完成了很大的伤害。

      网络成瘾也并不只在孩子身上发生,我们早已过了游戏或者网络成瘾的阶段,现在是大范围的数字技术成瘾,作者表示在对弗朗科和利亚姆的脑电波监测中,发现了脑波异常,在接下来的一章中她将具体为我们介绍这种特殊的脑电波。


第六章  α脑波的故事

        回答第五章留下的疑问,作者在治疗数字媒介成瘾时会遇到的一种脑波特征:纯粹由过量使用数字媒介而造成的大脑失调——α脑波,它与所有事情都有关联:注意力、智力、创新能力、创造性、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水平下降等。但监测到α脑波,其实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关联到创新、创造性和艺术水平,有这些特征的小孩能够获得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作者也直言:我很沮丧地发现,如今半数以上发现了这些特征的个体从未显露出这种创意天赋——它被数字媒介劫持了。而目前,据我的观察,这样的α脑波猝发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失调了,而失调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具有创造性的α脑波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好是坏,其实取决于我们本身,α脑波最终需要一个渠道来表现自己,那么表达的渠道就决定了它对我们的影响,就像大多数孩子沉迷于游戏而不会去选择艺术创作,在游戏场景下出现的α脑波自然带来的坏的影响。

      在数字媒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其多动症和注意力缺陷的情况多发,所以家长这个角色就显得至关重要,作者给家长建议到:我们就是要教育孩子学会忍受无聊的能力。如果认真琢磨一下我们会发现,现代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很无聊的:处理时间表、做杂物、完成任务、在限速以内开车等。我们的确需要学会如何做这些事情,以及怎样集中精力完成,不然我们就不会是一个有生产力的人,无论是在小时候还是长大后。

我的感受

        对于Z时代来说,也就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我们,可以很切身的体会到数字媒介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注意力缺陷、焦虑情绪应该是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的情况,阅读完《劫持》的五六章,我意识到家长对出生在数字媒介环境下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直到现在仍然可以看见家长拿数字媒介对孩子当作奖励和安抚:实在哄不好孩子就给他玩玩儿手机、告诉孩子做完作业了就能玩游戏,这种常见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更加深了孩子对数字媒介的依赖,《劫持》告诉了家长们,该如何去拯救他们对网络成瘾的孩子,这本书也教会我:学会忍受无聊也是一种能力,刚好,我们大多数人都缺乏这种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