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单纯的以为它就是简单的家庭收纳断舍离,没什么好学的。但这个风靡网络的断舍离并非那么简单。
我们经常打扫房间的时候,会感到房间太小东西太多,想要找某些想用的东西找不到,倒是找出不少已经很久没碰过的东西,那一刻的内心为找不到的东西而抓狂,为找到了用不上的东西而后悔。原因就是平时会因为便宜或者一时的喜欢,而买了不适合自己或者用不上的东西。
想要快速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学会选择、学会思考,找到让自己如何愉悦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正确方法。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断舍离》,就是一本帮助我们通过断、舍、离的方法,用最简单的整理和收纳方式关注到自我,不仅所处环境变得舒适,更使精神得到愉悦和满足,让人生从此改变的书籍。本书被国内多家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持续报道,更被国内知名学者、作家、媒体人纷纷推崇。“断舍离”更是入选2014年中国年度十大流行语,系列书籍更是狂销80万册。
本书作者山下英子,在大学期间开始学瑜伽,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提倡这种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从2000年起,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分享断舍离的心得与成果,令很多人从中受益。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断舍离。
生活就是要不断地选择和放弃
1. 什么是断舍离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收拾自己的住所,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进入自己家,舍弃家里没用的或用不到的东西,最后达到只购买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的以及让自己舒服的东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断舍离的不是物品,而是自己的内心,这也是一次心灵上的净化。
做这件事的目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时刻记得“不是因为这东西还能用,所以要留下来”,而是因为“我要用,所以它才重要”,我们要强调的永远是自己,而物品的需求时间永远是现在不是将来。
2. 实际行动-----舍
“舍”要做的就是把用不着的东西送给别人或者扔掉,只留下对当下的自己确实有用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把用不上的东西装起来再换个地方存放,这只是移动,不叫“舍”。
比如我们在收拾东西的时候会发现,某些东西明知道没什么用,但还是一直放在那不想扔;有的东西总感觉哪天还会用得上,但是不知道是哪一天;还有的东西是朋友送的,虽然用不上,但也不想扔掉。只有我们把这些没用的东西都扔出去才真正做到了“舍”。
做到了真正“舍”的同时也会发现,以后再购买东西之前会认真考虑是否当下真的需要,或者对自己是否真的有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也就达到了“断”的意义。当我们不再着眼于购物的执念,就可以达到轻松自在的“离”。
无论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不要沉浸在过去,也不要耽溺于未来,要着眼于今天的脚踏实地、注重眼前的行动。
通过筛选物品判断自我形象
1. 断舍离与整理、收纳的区别
断舍离强调的是自己;整理和收纳强调的是物品。
断舍离是主动出击将物品送出或扔掉;整理和收纳属于被动维持或保管。
断舍离的核心是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的、让自己舒服的;整理和收纳是物质,在能用或不能用之间取舍。
在时间上断舍离强调现在、当下;整理和收纳强调过去、未来或者说曾经、今后。
断舍离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也不需要任何收纳物;而整理和收纳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收纳物。
2. 通过断舍离了解自我形象
如果想要清楚的了解自我形象,首先要有“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须品”这种判断,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让当下的自己越来越鲜明的呈现在自己眼前。
比如书中的例子,和惠小姐收拾厨房时把那些非必需的不锈钢餐具都处理掉了,但她却舍不得丢掉便利盒上赠送的塑料勺子,而且厨房的抽屉里已经满的快打不开了。她不扔掉塑料勺子是因为她觉得去野餐的时候会用的上,但什么时候野餐却不知道。
她还把那些已经过时而且绝不会再穿的廉价裙子从垃圾袋里拿了回来。当她面对自己的这种心态以后,她发现她潜意识里好像很畏惧那些高品质和高价的东西,反倒觉得便宜的东西很合适,这就是典型的自我贬低,这就是通过断舍离了解了自我形象。
断舍离就是让我们自我检视,将生活中没有必要的,耗费精力的事情丢掉,独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从而从不快活变成快活,让人置身于快活的空间里。
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1. 固定整理的有效时间
我们都有一种感觉,每次想要整理房间的时候,都会拿出一整天或者很长的时间段。断舍离给我们的意见是:根据当下能拿出来的时间段来计算要整理的场所。
就是说今天我们能花多少时间用于断舍离,是10分钟、1小时,还是半天等等。从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选择要整理的场所,这个场所可以是一个装满购物小票的钱包,也可以是一个抽屉等等。
之所以一再强调固定时间的重要性,是因为没有固定时间的约束,整理起来就会拖拉,甚至可能会半途而废,这样就不会有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因此越是那些提不起劲收拾的人,只要能彻底收拾好一个场所,使自己心情愉悦,从而会提升下次继续整理的欲望。
2. 根据目的选择场所
从吃饭、睡觉、排泄的场所开始做起。比如厨房、卧室、厕所等。
从别人看不见的场所或者不想让别人看见的场所开始。比如仓库、很少打开的收纳箱或者自己很在意的地方。
从可以提升家庭整体运气的玄关或可以提升自己运气的卧室开始。
总体来说就是整理一些能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意识改变,比如房间里已经坏了很久的荧光灯,虽然很在意,但总是拖拖拉拉不想换,终于有一天换了新的灯,房间一下子变亮,不仅心情舒畅,当下也会感到好像终于完成了一件很久都想完成的大事。
总结一句话就是通过可拿出的时间加上自己的目的挑选出来的场所,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最适合当下实施断舍离的场所了。
3. 扔
断舍离是要有效地利用资源回收,而不是让我们随手乱扔。断舍离最终目标“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所以对于我们用不上,但别人可能用得上东西可以送给别人用或者送到二手店卖掉。
4. 奇妙的三分法整理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就能避免整理物品时造成的混乱。
三分法就是将物品分成:大分类、中分类和小分类。
比如将厨房里的东西分成食材、烹调器具和餐具三大类。这里要强调分成的这三大类里的东西不能混放,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碗柜里放着很久前的食物,浪费了食物,这就是混放的缺点。
接下来是中分类。比如将餐具分成盘子、容器、杯子或者将烹饪器具分成电器、水槽周边、炉子周边。
最后是小分类。比如盘子可以分成大盘子、小盘子、其他或者水槽周边分成盆、沥水盆、菜刀等等。
这么做既整洁又可以在做饭的时候一下子找到要用的东西,节省了时间。
工作中也是一样,比如开会。要是没有将会议主题分类,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针对问题展开讨论,那这个会肯定开不完,也不会有结果。所以通过收纳整理练习分类不仅能提高工作技巧也能提高效率。
5. 限制总量严格筛选物品来提升品位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
断舍离的概念里,要把七成的东西放在看不见的收纳空间里,剩下的三成空间用作出入通道,这是因为通常人们会把这个通道收拾整齐。
作者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把抽屉当成是四周被围起来的停车场,如果这个停车场每个空地都停满了车,那么所有的车都没办法开出去,所以需要留出行车通道才行。
要么减少车辆,要么加大或增设停车场,如果加大或增设停车场不仅费力又浪费金钱。所以就要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9辆车?如果住在城市里,一辆就够了,即使在乡下最多也不会超过三辆。所以断舍离的观点就是没有必要收纳不需要的东西。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
像碗柜、餐具架这样看得见的收纳空间,适合放置5成的东西。因为东西放太多会显得很凌乱,就像高级精品店,货架上只会零散地放少量物品,这样既漂亮又有品位。
虽然并不是所有看得见的收纳空间都一定要按照这种限制,但断舍离的观点里,就是让我们筛选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空出5成的空间。
装饰性的收纳空间
所谓的装饰性收纳空间就是专门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这样的地方只能放一成的东西。就像家里墙壁上放置的装饰画,只能尽可能的少量,不可能贴满整面墙。放置的越少看起来空间越大,越会突出装饰画的美感,从而突出你的高品位,否则会显得杂乱平庸。
比如美术馆的画展,那些醒目地印在画展宣传单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名画多半都是单独挂在一面很宽的墙上,其他一些画作则会多张排列在同一面墙上,这样就会突出主次。
断舍离之后不管是洗碗还是打扫都会变得快乐,因为都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而且数量也比之前少了很多,打扫、洗刷过后也会感到轻松愉快。
久而久之这样循环下去,我们的目标会越来越清晰,每次都会快速选出自己最需要最好的五件东西,断舍离的层次也会越来越高。
6. 如何方便取出物品
尽可能的快速取出或放回物品,就是说不让自己感到麻烦,这样既不会破坏整洁也不会让自己轻易放弃整理。比如作者家里制订的厨房规矩:厨房的毛巾要竖着放在四方形的浅托盘里,最多只能放十条,这样既限制了总量,无论取出或放回毛巾时都不会弄乱。
就是希望让家里的物品种类和数量能一目了然,这样既美观、又方便取出和收纳。
断舍离通过简单的整理和收纳过程不仅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断舍离是一场修行
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需要减负,而我们的居住环境可以通过断舍离依靠我们自己的意识和力量做出有效理智的改变。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最终彻底脱离“没办法收拾的自己”。
成功的断舍离之后,我们就不会再让房间出现乱七八糟的状况,时刻保持生活与住所的舒适有序就变成了理所当然。
从意识上开始改变,我们要做到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取舍,不管东西有多贵、多稀有。通过扔掉不需要的东西,让心情和头脑变得舒畅、清爽。
就像书中的例子:洋子小姐,一位三十多岁的单身女性,她本来是很擅长整理和收纳,参加了断舍离的讲座后,想起家里那个始终扔不掉的纸箱。原来这个纸箱里装满了爱情小说,这些爱情小说都和她过去的恋爱经历非常相似,她仿佛在小说里找到了曾经的自己,因此她在潜意识里不知不觉的拒绝婚姻。
当她把这一箱子书全都扔掉了,她也开始慢慢试着不再排斥婚姻。可见,物品可以照射出未知的自己,而断舍离也会不知不觉的改变自己。
前面讲到的和惠小姐,她总舍不得丢掉便利盒上赠送的塑料勺子,而且塞满了厨房的抽屉。她潜意识里总是畏惧那些高品质和高价的东西,总觉得便宜的东西更适合她,这就是典型的自我贬低。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要有意识的通过断舍离改变这种想法,让自己可以使用更高级的东西。
接下来就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子?然后开始使用和自己目标形象相符的东西,开始努力让自己慢慢开始改变。
相信每个人都曾在收拾过屋子后,心情突然变得轻松愉快。因为我们清除掉了堵在家里的东西,也相当于清除了潜意识里的障碍。断舍离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做一个立刻付诸行动的人。
囤积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它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而断舍离不仅是物质的一次了断,它又是给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
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自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给自己囤积了不少的存货,这些东西曾经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但如今却成了生活中的负担,随着东西越来越多,让我们越来越不想收拾,对生活越来越没有信心,日子也越来越颓废。
断舍离就是购物前要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买;及时送出或扔掉不需要或用不到的东西;是让家里所有物品放置在方便、舒适的地方,我们清楚所有物品的存储量和存放地点,我们是家里的物品主人,不是物品的奴役。
家里的东西越少,就可以轻易的帮助物品固定位置;管理物品更方便;打扫卫生也更轻松;也可以控制物品的总量,从而对留下的“珍贵重要的东西”格外珍惜,就会格外小心的使用,这样物品就会使用的更长久,也能减少开支。
此时此刻,可以问问自己,是否也是一个只要东西没坏就不会丢掉?或者说不会丢掉没有用的东西?你是否喜欢这样慵懒、散慢的自己?你是否也不情愿这样活下去?那么就请实际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开始断舍离。
我们整理的其实不是物品,而是我们生活的混乱、麻木和纠结。
幸福不是一时一刻,断舍离也不是一时的脑子一热,断舍离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并将它融入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