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的《论语》

宪问篇(二十)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释义:

孔子说:“一个人说大话已经到了不会惭愧的地步,那么要他做到自己说的话也就很困难了。”

这种人说大话已经成了惯性,从不去考虑怎样完成所说的话,说过之后就忘了,多日后只有你还苦苦等待着去完成自己的承诺,殊不知他早已忘到九霄云外。

孔子在文中说出了这种人的本质,告诉人们不要相信这种人,相信他们会误了自己的大事。

                                  2021.8.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宪问篇(第九)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
    姬乾玮阅读 1,527评论 0 1
  • 宪问篇(第十)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释义: 孔子说:“贫穷就很难做到没有怨言,相比之下富贵而不骄横...
    姬乾玮阅读 1,241评论 0 1
  • 宪问篇(十一)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藤薛大夫。” 释义: 孔子说:“鲁国大夫孟公绰做赵魏的家臣能力...
    姬乾玮阅读 1,326评论 0 0
  • 里仁篇(二十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人很少说夸大其词的话,因为他们以说得...
    姬乾玮阅读 825评论 0 0
  • 公治长篇(二十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
    姬乾玮阅读 3,03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