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伙伴们,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今天是国庆假期的第四天,可能有的朋友跟孩子一起在外面旅游度假。也可能很多朋友啊,还在上班工作。但是我想没有关系,拥有美好的心情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这里,我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在这里向大家真挚的问候,早安吉祥。
上几周呢?我们一起讨论学习了相信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尊重孩子以及赞美的力量。我觉得这些力量都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和能量,以及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
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并体会到所有的力量里面都有一个心法在支撑着。那就是对孩子本性,对孩子光明心的无限的信任。当我们无限的信任孩子无限光明的本心,无限的去信任,孩子内在有无限的动力,去圆满他的一生。无限的信任孩子本自具足以及他与生俱来就带有无限的天赋和才华。
当我们拥有这样一种信念的时候,我相信,无论我们跟孩子说什么,孩子都会是可以接收到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跟孩子是同频共振的。
所以同频是沟通的第一要素。如果不在一个频道,那么就是对牛弹琴,说再多的话也无益。如果在一个频道,那么也许无需语言,所谓会心一笑,莫逆于心。
那么怎么跟孩子保持在同一个频道上呢?第一个方法是换位思考。说得更确切一点的话就是把自己当成当时的那个孩子。比如说孩子小的时候害怕打针,因为会觉得打针很痛,因为我们很多成人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打针是很痛的,甚至有的成人为了让孩子听话就用打针来恐吓孩子。所以如果孩子必须打针,但又害怕而不愿意的时候我们家长该如何跟孩子沟通呢?
如果孩子生病了,必须要打针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欺骗孩子,而是让孩子有一个心理预期,有一个心理准备,如实的告诉他,因为宝宝生病了,需要打针。这个时候可能孩子会很害怕,说我不要打针。这个时候我们先去感受孩子身体的不适,然后帮助孩子表达出来“宝宝是生病了,很不舒服呀,小脸烧得红彤彤的,咳嗽、喉咙很痛。”先用同理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然后再晓之以理:“要是不打针,那病总也好不了,宝宝一直这么难受,妈妈看了也很心疼,宝宝是不是想让自己快点好起来呀。这个时候孩子在道理上接受了打针,但是心里还会有一些害怕。孩子可能会问痛不痛,那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骗她说不痛。也不能简单的跟他说有一点痛,但是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样的语言对于孩子来说还是不够具体化。对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可以跟他说打针有点痛,不过痛的不厉害,就像你那天坐在小板凳上不小心摔了个屁股墩一样。然后可以接着问他,你觉得摔个屁股灯是很痛啊,还是有一点点痛呢?打针和那个痛,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痛。一会会儿就好了,摔屁股宝宝都没有哭,打针宝宝也不用哭是不是?这时打消了孩子的顾虑,又给了孩子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勇敢。然后妈妈可以接着说:妈妈知道你很勇敢。如果如果能忍住,不哭就不要哭,如果忍不住哭一下也没有关系。这样既鼓舞了孩子,又给了孩子退路。
第二个方法是抽离于事情之外。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当孩子不听话,比如说不好好吃饭或者做作业拖拉等等,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的又着急又生气,可能一下子火就冒上来了。如何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让自己可以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抽离事情之外。我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看着另一组家庭发生同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妈妈大可不必这样大动干戈的发火,因为如此大动干戈的发火,不但不能让事情得到解决,反而伤害了亲子关系,有可能是事情变得更加僵化。孩子的逆反情绪更加厉害,最后事情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双方不愉快的心情会延续到后面的事情或其他人的身上。原本想节约的时间,反而进行了更长的时间。所以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抽离于事情之外,就会比较客观,就会比较容易生出智慧。然后就会有好的方法、好的灵感跳出来。因为很多不良的沟通,往往都是因为父母先失去了理智,让不良的心情绪主导了自己。
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我们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也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是说孩子的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的一个变化和需求。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对异性会有一些懵懵懂懂的感觉或好感。对于父母来说,这是一个敏感而又让人焦虑的话题。
有一个成功沟通的案例是这样的。有一位母亲,她的女儿今年上初三了。她发现女儿同年级的另一个班的男生经常喜欢找她的女儿。而女儿过生日的时候,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去麦当劳,同时也叫了这个男孩子,男孩子呢,也送了女儿一份礼物。女儿和这个男孩子之间你会经常发短信,个别语句有些暧昧,似乎彼此有些好感。这位妈妈担心如果不管的话,女儿和这个小男生会发展下去,真的会去谈恋爱,影响学习。但是如果沟通不得当那么也可能会伤害到孩子,伤害亲子感情。在请教了一位老师以后,这位妈妈跟孩子进行了一次良好的沟通。
第一步是尊重理解,肯定并认同孩子,她告诉孩子在你这个年龄对异性产生好感这很正常。看来你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是同步的,很健康。另外有男孩子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女孩,你对别的男孩有好感,说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在同理心孩子的情感以后再来好好引导孩子,孩子就会比较乐意接受。接下来她告诉女儿,初中生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才是刚刚开始,你作为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将来会遇到很多欣赏你的人,对他们我们要心存感激,同时你也会遇到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男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妈妈还告诉女儿:一个人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不好,气质平平,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别人欣赏你呢?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才能慢慢学会欣赏别人。女儿发现妈妈很理解他,同时又能解决她心里的困惑,从那以后,这个女儿还时不时的和她的妈妈说:谁给他写纸条了,发短信了,他觉得谁不错等等。具体到那个男孩,还有一些交往,但一直很正常,和别的同学没什么两样。这位妈妈也因为这样成功的沟通而更加坚信: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会很阳光。
在这一点上,我想再多数据。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要以干净的目光来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的垃圾思维的侵害。这些垃圾思维像一些企业单方面追求生产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的污染了孩子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是破坏性完全抵消了它的生产性。不光是在早恋方面,其他方面的思维垃圾也会让孩子发生变异。
比如有一位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针对孩子把钱看得很紧,一直以来都像防小偷那样,防着自己的儿子,在他的意识中,似乎孩子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在钱上做手脚。他不仅把家里的钱存放得很隐蔽。不让孩子知道,而且孩子上学后想买什么,他总是用怀疑的口气问。那东西是那么多钱吗?你可要说实话。即使经他同意,孩子自己拿到钱包里拿钱,他一定要说来妈妈看看你拿了多少。偷偷多拿。在他的不信任和严密监视下,她儿子形成了反监视的兴趣和能力,上初中后这个小男孩就开始从家里偷钱。这个家长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一直以来在金钱方面他这样地方,儿子做坏事怕他变坏,可他的儿子就恰恰变得这么糟糕呢。
而另一件事情正好相反。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因为某种原因误过了学校的期中考试,为了让儿子补上这场考试,就到学校找各科期中考试的卷子回家,让孩子按照学校考试的时间把卷子都做了。妈妈再把卷子交给孩子的一瞬间犹豫了一下,考虑是让孩子自己查时间,还是由他来监督,同时他还想到要不要把孩子房间里的书本都收走,以防他偷看他儿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肯定会有一些内容不会做,那么他会不会偷偷去看书上的答案呢?他想了一下,决定信任孩子,就告诉孩子说你自己掐好时间到点就不做了,别的什么也没说就关上门出来了。让这位妈妈高兴的事,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知道考试应该是什么样子,他完全按照学校考试的样子来管理自己,时间一到就不再做题了。而且根本不知道有作弊这回事,他妈妈通过观察看出来,他在遇到不会做的题时,也绝对没有动过偷偷翻书的念头,他不由得感叹原来孩子是这样的纯洁,他庆幸自己在那一瞬间的选择,庆幸自己没有用潜台词告诉孩子这些糟糕的概念。
我为什么要说这两个事例呢?是因为想再强调一下。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一定要建立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一定要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光明的,是纯洁的。而不要用我们已经被污染的观念去暗示他,不然孩子就可能会吵着我们暗示的方向发展。其实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但恰恰就是我们这样不当的方法给了孩子错误的导向。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对待孩子之间的纠纷如何进行沟通
第一步是共情。当一个孩子跑过来,告诉妈妈或者老师说某某把他推倒了。老师第一个反应不是指责他为什么要跟别人打闹?也不是马上去指责另一个孩子,而是先跟孩子共情,询问他摔到哪里了,看看有没有受伤,去感受它的疼痛?
第二步是倾听。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起。先询问受伤的孩子是什么情况对方把他推倒了。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描述一遍。接下来先不做任何评判,让另一个孩子也把事情的经过描述一遍。或者询问另一个孩子事情的经过是不是这样的。在双方孩子诉说的过程中一方面孩子的情绪慢慢平复了,另一方面也让孩子理清了思路,清楚了解的事情发生争执的经过。一般孩子都是因为争抢某个玩具而发生了争执,发展成打架。
第三步是引导孩子去体会对方的感受。比如被抢玩具的那个孩子是不是也很伤心呢。然后被推摔倒的那个孩子是不是会很痛?
第四步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有了前面这三步第四步做起来也会比较顺理成章。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孩子说。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孩子如果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那么就要肯定他,鼓励他。如果孩子一时还是不知道怎样做,那么也可以引导孩子说是不是下次可以先跟对方商量可不可以一起玩或轮流玩。我发现这样的沟通方式还是比较有效的。虽然孩子不一定在第一次就学会跟别的孩子进行这样的沟通。但在几次以后,孩子们就学会了正确相处的方式,变得更加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