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争抢
北魏王朝的统治者通过河西走廊在现在的甘肃传播文化,但是走廊并不是全部,它所连接的两端更是广阔无垠,一端是中原大地,另一端连接了西域,印度,波斯,罗马。
北魏王朝在山西大同建造云冈石窟,与他们抢来的一个伟大雕塑家昙曜有关。
昙曜是西域人,长期生活在凉州,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主持了天梯山石窟的建造,天梯山的石窟中明显的引进了犍陀罗艺术。
439年,北魏王朝发动了一场战争,把昙曜抢走了,从现在的甘肃武威抢到了现在的山西大同,按照当时的说法是从凉州抢到平城,路实在遥远。
被抢的不仅仅是昙曜一人,北魏王朝用武力把凉州的世家大族、佛儒学者、著名工匠三万余人全都抢到了平城,其中还包括了3000余名高僧,这是一次用军事手段完成的精英大迁徙。
这支三万人的浩大迁徙队伍,他们在凉州过得很好,现在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定居,而且不得不去,因为有军队压送,但军人的态度非常好,一路上对他们照顾有加,因为这三万人既是俘虏又是客人,而且是北魏君主日夜思念的客人。
骑在马上的名将军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一辈子打来打去,先抢财物再抢土地,最后是抢文化。抢文化很麻烦,还需要多方照顾,压送很快就变成了护送。这件事关系到北魏王朝的文化重量,关系到他们的统治权威,更关系到他们入驻中原的合法性。文化是这只迁徙队伍要完成的唯一主题。
这支队伍也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重大的结构调整,这三万人中当然有不少儒家学者,但更重要的是由佛学家和雕塑艺术家,这也就是说,原来中国文化经典群落都不太重视的两大思维,宗教思维和审美思维,已经大踏步地登堂入室,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
再过一些年,这支队伍中的一部分,以及他们的子女和学生还要回过头来向西迁徙。因为孝文帝拓跋宏发现,文化中心的建立,还需要其他多种条件。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同还很难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因此又出现了一场迁徙,目的地是洛阳,谁知我们看到云冈石窟的风采闪现在洛阳的龙门石窟之中了。
洛阳已经逼近了长安,孝文帝所指挥的后一场迁徙,也就是在为中国文化寻找真正的中心,他很有眼光。
但是,不管是大同的云冈石窟,还是洛阳的龙门石窟,都被学者称为凉州模式,也就是说起点都在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