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凸显文化自信
新的课程标准在对课程性质的界定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a丰厚的文化底蘊,继承和弘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疑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既是课程标准的新内容,也是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核心素养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据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素养的综合体现。他们在表述上彼此分开,实施中完全融合,地位上有所侧重,共同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鉴赏能力。
三、强调情境实践
新课程标准中,“实践”以45次的高频次出现,彰显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定义是:“让学生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强调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不能以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感受,不能用喋喋不休的讲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呢?那就需要老师去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申教授指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息,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原,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活动中,进行《荒岛求生》情景教学设计,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潜心文字,了解岛屿特点,选择探险伙伴,配置出行设配,学生兴致盎然的研读文本,认真谨慎的思考生活,知识积淀,思维能力,生活本领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和提升,这一成功的范例给了我们明确的教学方向,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四、构建学习任务群构建学习任务群
1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语文课程内容组织形态。新课标中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解释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化、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由此可见,所谓的“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在倡导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在单元教材内容的大主题下,从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入手,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打破原有的单篇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任务的统领下,自主学习,连贯思维,熟练运用,形成素养,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研读新课标理念,探究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新路径,方可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新的高度,实现新的跨越。新学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快乐学习,在实践探究中激情发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立德树人,培育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