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心理学书籍,换一下胃口,豆瓣看到这本书评分8.5,带着好奇心把它看完了。
在书里,我认识的蛤蟆先生,是一只不吃天鹅肉的好蛤蟆,集富二代、好男人于一体。在别人的眼里,他温文儒雅,风度翩翩。住着豪宅、开着跑车、当着校董,不抽烟、不泡妞、偶尔品酒,生活自由且快乐。
俗话说“世上的事情,件件藏着委屈。”蛤蟆先生最近就因为一些变故,变得越来越抑郁。他开始失眠、酗酒、不打扮,整天窝在沙发里,把自己搞得邋里邋遢。他会在深夜痛哭,听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仿佛坠入了深渊,成了井底之蛙。在朋友的
帮助下,蛤蟆先生找到了心理咨询师苍鹭。在苍鹭的指引下,不断地探索自己内心的世界,认识自己,找回自己,接纳自己的,改变自己。在10次的心理咨询下,他找回自己。
本书的主要内容讲解如下:
1.每个人所处的三种状态:儿童/成人/父母
儿童状态又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情绪化、悲伤、恐惧、愤怒、顺从、取悦、不敢反抗
成人状态:理性、有强大的自我意识、能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冲动、懂得延迟满足
父母状态:父母自然状态、挑剔型父母、纠错、批判
2.秘密协议:
PLOM 可怜弱小的我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儿,达成一种秘密协议
共谋: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是一种心理游戏,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3.人生坐标:
我好;你也好 我好;你不好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
4.心理游戏—必然结果—自证预言,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会导致一个被证实的预言
其实生活中,蛤蟆先生是大多数人的身影,作者只是换一种方式把这种现象写了出来。这样似乎我们也能更容易的接受,就像一个孩子在默默的看一个童话故事,也默默地接受了这个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的身影:也许是 也许是老獾,也可能是鼹鼠……
我身边的朋友总是说我不会生气,甚至没有看到过我发火。其实不是我不会生气,只是我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气的方式,并且不表现出来。
当我看到蛤蟆先生不会愤怒时,我立刻又回到自己身上,我也不会愤怒,我们都丧失了人的正常情绪反应。那我为什么不会生气呢?(在蛤蟆身上找到了我的影子)
原因只有一个: 环境让你无法发怒 ——>你以另一种方式发怒 ——>习惯性自我攻击 / 消极处理愤怒 ——>很难开心起来 ——>崩溃 ——>你认为这一切都是你的错。
愤怒是对别人的攻击,抑郁是对自己的攻击。
看完这本书其实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獾,往往我却向往着有獾一样的脾气,我身边的朋友也有像獾一样的,我不喜欢他们咄咄逼人的说话口吻,我不喜欢他们那种时时刻刻高高在上的眼神。对于他们的问题,我总是避而答之,我不喜欢他们那种唯我独尊的感觉。我渴望着像他们那种,有脾气就发,有火气就骂。明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多么努力都完成不了。就像心理医生苍鹭说的意思一样,生长的环境,陪伴着我们的父母,和身边的朋友,会影响着我们,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蛤蟆先生回忆往事的时候,我也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为什么我们的过往7分相似,那么多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我的情绪随着蛤蟆变化而变化。
我边读边思考,仿佛找到了心里的答案。
痛苦是自己选择的,这个我刚开始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也是不太能接受。但是我好像走出来了,因为我明白了,我之所以选择那个讨好依赖顺从模式是因为那个时候我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现在的我是一个成年人,我可以选择不再继续这种模式。
这本书更像是心理启蒙,它点了点你,却没有点透你,只能说它给了你一些思路,但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却需要你继续寻找,但很好的是它在引导你去回想,去思考,去自己找答案。
真正使你走出困境的是你自己,别人只能是辅助作用,你要去和自己和解,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别人说了你不爱听的话,你第一反应不 是别人在贬低你,而是开始思考对方的话,就是一种成长。
最后这本书值得所有人去看。为父母者,少刷几个小时的手机,静下心看看这本书,尝试着换一种陪伴孩子的方式,给孩子一个充满关怀与爱的童年。深陷抑郁的朋友,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读读这本书,试着与蛤蟆先生交个朋友,勇敢的直面内心深处的“小恶魔”,勇敢的走出第一步,找个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