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太上:至高无上,这里指最高明的统治者。
誉:即赞誉、美誉。悠兮:悠闲自在。
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遂:成功。
自然:自己本来的样子。
最高明的君主,是居下位的民众仅仅知道他的存在而已,其次的君主,是民众都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君主,是民众都畏惧他,害怕他,再次一等的君主,是民众都嘲笑,侮辱他。
一个君主如果自身不足以取信,自然不会有民众愿意相信他。
最高明的君主总是悠然自得的样子,他珍重自己的言语,所以从不随便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事情圆满结束后,百姓们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一章,老子在教授统治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老子把统治者分成了四个境界,以民众对统治者的反应来区别。
统治者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甚至,百姓都不知道他干了什么(因为他没干什么),只知道他的存在,只有无为,才能做到无所不为。这就是要统治者顺道而行,施无为之治,自己省心省力,百姓也能自治。
比这个境界低一点的,是很“有为”的君主,他施仁治,做善事,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念着他的好,都愿意亲近他,赞扬他。这样也还不错,但在老子看来,是不如第一个境界的。从老子朴素的辩证法,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等等观点来看的话,这样的社会已经出现了阶级,贫富等差距,这样的社会看似不错,但长久下去,难免会出现争端,所以这只是短暂的祥和。
再下一层的君主,用恐怖、威胁和压迫等手段统治百姓,这当然是没办法长久,历史上这样反抗压迫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国人暴动、陈胜吴广起义、瓦岗寨起义、太平天国、法国大革命、英国光荣革命等等。
再次一等,民众根本不把他当做统治者,既不亲近他,也不害怕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社会,不是彻底乱套了吗?
想要让百姓信服,最重要的就是要守信,言出必随,言而有信,所谓“君无戏言”就是如此,这样所有的人都愿意相信他,进而追随他。想要做到这一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如果是一个大嘴巴,成天说个没完,那么有可能做到百分之百言而有信吗?不可能,只要有一次没有做到,就可能产生怀疑。
那怎么办啊?老子说了(这不是骂人),简单啊!你少说话不就行了,珍重自己的言语,谨慎说话,只在必要的时候下命令,这不就可以了?至于那些微小的地方,就由他们去吧,只要大道正就行了。
这样的和谐社会,百姓就不会感到统治者有多大的贡献,而是觉得“这都是我们自己做成的。”正如《击壤歌》所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有何哉?”
这章在我看来是写给统治者的,好像对我们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毕竟我们又不用管理百姓,平时说几句玩笑话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影响,最多挨顿打嘛。
就算是这样,我们也能从中找到需要学习的知识,就是这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信用,是我们立身于世所必须的要素,从小时候,父母就从狼来了的故事中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更是如此,信用卡,信用贷……支付需要信用,借钱需要信用,出行需要信用,与人相处当然也需要信用,没有信用的支持我们寸步难行。
信用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在一些小事上都不守信用,那么谁敢在大事上相信他呢?最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失去很容易,但如果再想要找回来,可就非常难了。
言必行,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