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张淑娟
1.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10分)
厌氧生物处理中有各种微生物参与,一般分为两大类:不产甲烷微生物和产甲烷微生物。(《水处理生物学》第六版 p212~213)
2.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①我之前只是单纯地认为厌氧生物处理都是依靠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来进行的。
②我之前认为厌氧菌在进行水处理时不会产生其他物质。
③我之前认为厌氧菌只需要提供无氧的环境就可以存活,并进行有效的水处理。
3.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①我之前的想法比较局限,还不够了解厌氧生物这个群体,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只是不产甲烷的微生物,此外还存在古菌,属于产甲烷的细菌,也是厌氧水生物处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②我之前对于厌氧生物处理的过程不够了解,不清楚里面的反应过程,所以不知道是否产生甲烷可以成为划分他们的标准。
③我之前在高中生物课本学习时,对于温度和酸碱度这类条件影响只局限在人体内的环境中,不清楚其对于微生物的反应效率也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学习了p213后知道,产甲烷细菌对于温度和酸碱度是相当敏感的,稍有不满足条件的,都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他们水处理的工作效率。
4.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①我应该在高中学习的基础上,去了解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水生物处理中具体的反应过程,这样就会了解到是否产生甲烷这一区分的标准,从而认识到古菌——产甲烷细菌,这样对于厌氧生物处理的整个系统才能有完整的架构和认知。
②我应该从高中生物课本中,人体内温度和酸碱度对微生物工作效率的影响联想到大自然环境也同样如此。通过查表发现:
每一种产甲烷细菌的适宜温度和适宜ph都划分的非常明确仔细,且相差不大,从而得知:产甲烷细菌对于温度和酸碱度的条件是很苛刻,很敏感的。
5.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 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通过表中产甲烷细菌的适宜温度和酸碱度来看,大多数产甲烷细菌需要通过燃料产生的热量来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在夏天我们达到这样的条件不算困难,但在冬天,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因此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可以将自然生态区中厌氧生物处理的区域向下挖深,上面用保温厚玻璃等设备盖住,提高保温性能,降低燃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