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硬着头皮读《论语》。即使看着译文,只是看书时知道,书一关两眼一抹黑。这个文言文读起来本来就困难了,加之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欠缺,就更困难了。
昨天读《公冶长第五》,打卡内容为请谈谈孔子的志向与子路和颜渊分别有什么不同?寻求外力后,揉成以下观点,分享与大家。
子路说,愿把自己的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享,即使用坏了也不悔恨。子路出身寒微,志向就很实在,给朋友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停留在物质层面,满足人的正常需求。然而,他又不看重财物,把身外之物看得很淡,把情义看得很重,具有志士的风范。
颜渊的志向:"愿无伐善,无施劳。"“无伐善”,就是夸耀自己的善行。“无施劳”,是说不夸大自己的功劳。颜渊不计较付出了多少,做了好事不炫耀,不在意别人是否知道自己做了好事,不在乎别人是否记得自己的功劳,有仁者之风。如果说子路的志向是实在的,是形而下的,那么,颜渊的志向是形而上的,注重于德行的修养,比子路的志向高了一层。
子路和颜渊说的都是以自己为主的理想图景, 而孔子的理想则是改变天下,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他的思想教化,为天下开太平,让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朋友有信,创造理想社会。
师徒三个人当中境界最高的当属夫子,以天下为己任,以苍生为念,眼界大了,格局变了, 他关注的不再是“物和我”,而是“民生与天下”,这正是一个仁者的情怀。
我们以谁为榜样?或者说我们达到了哪一个境界?